【摘 要】
:
由于工业生产中Cr(VI)和Pb的大量使用,导致水环境中Cr(VI)和Pb浓度持续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广布的两栖物种之一,对环境污染物极其敏感,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生物。本研究旨在评估Cr(104μg/L)、Pb(50μg/L)单一及复合暴露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理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中国林蛙Gs 26期蝌蚪进行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工业生产中Cr(VI)和Pb的大量使用,导致水环境中Cr(VI)和Pb浓度持续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是我国广布的两栖物种之一,对环境污染物极其敏感,是监测环境污染的良好指示生物。本研究旨在评估Cr(104μg/L)、Pb(50μg/L)单一及复合暴露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毒理效应。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中国林蛙Gs 26期蝌蚪进行Cr、Pb单一及复合慢性水体暴露,分析了Cr、Pb单一及复合慢性暴露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Gs 42和Gs 46期蝌蚪甲状腺组织结构及骨骼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8 d时,复合暴露显著抑制蝌蚪的全长、体长和体重;Cr和复合暴露抑制了Gs 42期蝌蚪的全长、体长、体重和后肢长;Cr和复合暴露均导致蝌蚪甲状腺缩小,上皮细胞高度减少。此外,Cr和复合暴露均导致Gs 42和Gs46期蝌蚪骨骼骨化的部分抑制,而Pb暴露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骼骨化。RT-q PCR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b处理组中与骨化相关基因FGF13、MMP13、TRβ、SOX9、BMP3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2.分析了Cr、Pb单一及复合暴露对中国林蛙Gs 38期蝌蚪生长、肠道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暴露导致Gs 38期蝌蚪肠道结构受损明显,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核无序排列;复合处理组脂肪酶、淀粉酶及Cr处理组胃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r、Pb单一及复合处理组蝌蚪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Chao 1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β多样性如NMDS分析和样本层级聚类分析均显示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复合处理组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柠檬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以及Cr处理组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Akkermansia属和Alpinimonas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复合处理组中Anaerotruncus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3.基于RNA-seq技术分析了中国林蛙Gs 38期蝌蚪肠道对Cr、Pb单一及复合暴露的响应。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Cr、Pb单一及复合暴露后的中国林蛙Gs 38期蝌蚪肠道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DEGs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复合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有12,421个DEGs(上调DEGs 9978个,下调DEGs 2443个)。此外,选取了6个与脂肪消化吸收相关的基因(CLPS、LIPASE、NPC1L1、PAP、SCARB1、L-FABP)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中CLPS基因和LFABP基因表达量下调,而LIPASE基因、NPC1L1基因和PAP基因表达量上调。上述结果显示,环境相关浓度重金属Cr、Pb单一及复合暴露均对中国林蛙蝌蚪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二者的复合影响并非单纯的增强或削弱。本研究为后续进一步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很容易发生追尾、撞侧墙等交通事故。研究表明,隧道照明环境会对驾驶人的信息认知造成直接影响,如果隧道照明质量无法满足高速公路运营的需求,将严重影响高速公路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性。如何提高隧道照明质量,满足安全运营需求成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速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为背景,针对秦岭二号隧道等四座隧道,提出了隧道照明系统提质升级方案,该方案包括维护改善、灯具更
科技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因为易于获取、内容直观、传递的信息量大等优点,成为了信息存储和传递最常用的方式。图像在公开网络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会被第三方获取,造成信息泄露。图像加密可以有效地保护图像内容,防止隐私信息被无授权用户窃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节省空间、提高传输效率,一般对图像进行压缩处理后再存储和传输。JPEG图像编码因其良好的压缩性能和视觉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在此基础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内若干城市呈现出群体化发展趋势,即城市群开始形成。在城市群范围内,城市之间经济要素的频繁流动激发了大量的区域客货运输需求,同时也对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的形势下,科学合理的指导城市群城际间客运交通模式的配置,对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公路隧道运营中,为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通风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当前普遍采用的纵向式机械通风,相较于横向式通风,节能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但运营电费依然高昂。车辆运行产生的交通风,可补充机械风的通风量,实现节能。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由于交通流、纵坡等因素,带来了双洞空气质量差异,因此利用交通风实现双洞互补通风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隧道通风节能方式。本文以杭绍台高速公路祥和隧道作为依托工程,利用交通状态聚类分析
根据国家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这也促进了地下轨道交通网的完善。但是,随着地铁修建数量的增大,再加上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在线路规划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富水地层。由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地下高水压和水源的不断补给,造成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风险,特别是在砂卵石地层中,因为其具有高渗透性和低粘聚力,易出现涌水和隧道渗漏水等问题。所以,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面对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极速攀升,城区交叉口流量大增,路口繁忙拥堵现象频繁出现。面对多变的人流和车流通行需求,城区各主要路口的信号配时调整不及时、交通组织规划不合理,导致通行秩序及通行效率下降。对于快速发展的乌鲁木齐市,基于现有道路建设情况和交通需求分布情况,利用智能交通的新技术、新手段,应对城市交通管理特别是交通组织及交通信号管理中的各类挑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
常规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样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但如今常规公交因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车辆在运营时集结现象频发,导致乘客的平均出行时间增加,这是目前常规公交的运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对公交运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由连续时间车头时距来判别公交运行中的运行状态,可以得到公交车辆在全程运行中的特性,搭建公交运行
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组成主要包括集料、沥青与空隙三部分,是沥青路面整体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集料颗粒的形状、大小、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沥青分布和空隙特征也复杂而多样,因此建立集料-空隙之间的关联对混合料体积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理论与胶浆理论是针对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分布的理论基础,前者将混合料分为提供强度的矿质集料与提供粘结力的胶结料;后者认为混合料是多级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系,将混合料分为微分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的抗腐蚀抗疲劳性能优异、比刚度和比强度高、易加工成型且施工便利,外部粘接CFRP片材的加固技术逐渐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加固钢结构。钢/粘接层界面剥离失效是CFRP/钢复合结构常见的失效形式,该界面粘接强度成为影响复合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亟待提升该界面粘接强度。本文采用抛丸表面处理技术增加钢板表面粗
本文基于桥梁结构稳定理论,对组合式桥墩刚构-连续结构体系桥梁的力学性能,包括临界荷载、稳定特征值、变形、弯矩等有关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刚构-连续组合结构体系桥梁以及组合式桥墩的结构特点,通过桥梁结构稳定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分析,明确了组合式桥墩、刚构-连续结构体系桥梁结构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了相应的研究目标和内容。(2)基于结构稳定理论,剖析了桥梁结构稳定问题的内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