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合唱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探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唱是众人参与表演的一项集体性的艺术形式,它对于我国的音乐生活来说,其意义远远超出于合唱音乐本身。尤其是在新时期“构建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意义下,人们在合唱中构建和谐,体验和谐,在集体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合唱在我国从形成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新时期的中国,已有十万多支合唱团正在蓬勃发展。我们在学习西方合唱的同时,合唱在我国的繁荣发展也使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唱艺术风格,但相对于我国新时期合唱实践的如火如荼,理论研究却很不系统。因此,笔者试图对中国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发展作一理论式探究,研究通过分析法、例证法、综合法、论述法、图表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说明了我国新时期合唱艺术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发展,并结合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合唱比赛对我国合唱艺术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拟解决的拙见。论文第一章对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从唐代的“景教”开始,西方音乐文化就已开始向我国渗透,鸦片战争爆发之后,宗教音乐作为其主要形式之一更广泛地传入中国,直至在维新变法的影响下,出现了“学堂乐歌”,也体现了合唱艺术开始在我国生根发芽。其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五·四”运动对合唱艺术的推动;二是三四十年代左右中国合唱的发展;三是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合唱艺术的飞速发展与挫折;最后简要概括了新时期(1976年至今)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情况。第二章的视角是以题材、体裁、不同的合唱类型体现了合唱创作的多元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环境、题材和体裁等导致了音乐风格的多元化;群众合唱、艺术合唱、民族合唱、古曲合唱、通俗音乐改编的合唱等作品的用声构成了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静态的舞台色彩和动态的舞台效果呈现了新时期合唱表演的多元化;职业合唱团和非职业合唱团说明了中国合唱团构成的多元化。最后一章通过我国一最高规格的合唱比赛呈示了我国新时期合唱艺术的现状,指出了其取得的成绩和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拟解决的建议。
其他文献
基于能量结构地震弹塑性分析过程中,地震记录的强震持时是影响结构能量需求的重要指标。利用拟合设计反应谱的人工地震记录、对实际记录进行调整后与设计谱相匹配的地震记录以及实际地震记录,对不同滞回模型和不同自振周期的弹塑性单自由度结构体系以及按现行规范设计的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分析5种不同类型的强震持时指标与结构总输入能、滞回耗能、阻尼耗能以及构件耗能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与结构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二战后美国文学中颇具影响力的一名作家。他的杰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很多年来,批评界对这部小说从不同角度进
目的:本课题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观察健脾活血方参苡建中汤结合动脉介入治疗脾虚血瘀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50名脾虚血瘀型胃癌患者分为单纯介入组
东西是晚生代作家中一位风格较为独特的优秀作家。东西小说的独特性之一就是其作品浓郁的荒诞色彩。他通过运用大量的反讽、戏仿的陌生化语言,夸张变形的漫画笔法等诸多创作
<正> 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传统上使用温阳解毒法。近年来发现气阴不足和湿热滞留的比例上升,温阳法的使用受到局限。我们采用益气养阴、行气泄浊法治疗慢性肾炎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