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知识类图画书与故事类图画书师幼共读活动中的话语互动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儿童工作者们的共识,而图画书是幼儿进行早期阅读、了解世界的重要载体。学者将图画书分为故事类与知识类,有研究证明目前运用较少的知识类图画书对于儿童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两种类型的图画书都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师幼共读是一种促进幼儿在更真实与自然的情景中进行阅读的早期阅读方式,有利于幼儿语言、认知的发展,也是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经验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师幼共读活动的语料来分析幼儿与教师在两种不同图画书的共读活动中话语互动的异同,包括幼儿与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的总词数、平均话语长度,话语轮次的差异,还有教师使用的教育策略,幼儿与教师的提问频次、类型与回答等。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的语言在两种类型图画书的共读活动中有明显差异,幼儿的总词汇数知识类大于故事类200词左右;幼儿在两类图画书师幼共读活动中的平均语句长度(MLU),即每句话平均说出的词汇数量差异不明显,但是幼儿在知识类图画书活动中表现更平均,而故事类图画书的活动中表现差异更大;幼儿有部分学业语言特点体现在知识类图画书的活动中,在故事类图画书的活动中叙述、表达更清晰。第二,教师的语言在两种类型图画书的共读活动中有明显差异,包括总词数(知识类大于故事类)、平均话语长度(故事类大于知识类)和话语轮次(知识类大于故事类),说明知识类图画书中教师使用的语句更短,互动更多;而故事类的活动中,教师平均语句长度长,话语轮次小,在活动中主导角色更重。第三,在师幼话语的互动中有相对的差异,幼儿的提问次数少,但是知识类略微多于故事类;幼儿的常规性回答差异不明显,但创造性回答知识类多于故事类。第四,教师的提问频次(知识类大于故事类)、类型(知识类开放问题多)在不同类型的图画书共读活动中有相对的差异。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教育建议,第一,教师应重视两种类型的图画书,认识到图画书类型差异,调整共读活动中教育策略,发挥两种类型图画书语言、文体等的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知识,社会性发展。第二,减少教师主导的角色,关注幼儿在不同类型图画书共读活动中的个体表现。第三,教师需多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鼓励幼儿提问,营造良好氛围,与幼儿深入探讨。第四,教师必须加强语言的丰富性和示范性,对不同的图画书类型采不同类型的提问策略,提高提问质量,加深师幼话语互动的深度。
其他文献
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编码条件,这一现象被称作自我参照效应[1]。1977年,Rogers等人[1]首次给出了这一现象的实验性证明,随后这一自我参照的记忆优势得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即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在当代,任何科学的探索与发明都必须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任何科学要达到完美的地步,也只有成功地运用了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最早始于国外,上世纪60年代成为了一股强劲的思潮,之后各种新理念、新制度不断涌现,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为了各国关注的话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经历了从理论到实
对国内有关国外体育课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普遍存在着研究方法的单一、系统研究较少、研究中结合体育新课标的研究缺乏、韩国体育课程研究不足等问题。
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隐喻被认为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咨询干预方式,正广泛地运用在心理治疗中。网络成瘾是近年来心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
本研究旨在探讨几种处境不利学生的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这些学生知觉到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处境不利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随关于着消费领域研究的深入,价格折扣和消费者满意度逐渐成了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只是价格折扣究竟怎样影响着消费者满意度?或者说价值折扣与消费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一点,却鲜有研究者予以关注。然而,开展两者关系的研究又是活跃商品销售市场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必须解决的课题,亟待理论界加大探索力度。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开展价格折扣、延迟消费、产品类别对消费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本研究共进行了两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部分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育见习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
虚拟实验室作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已经受到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虚拟实验室应用于实际教学具有“突破传统教学实验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