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空间优化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顺应时代潮流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态,通过完善布局、高效开发、集聚推进、联动发展,能够在较短时间、较小空间内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城市经济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外部经济优势。烟台市芝罘区目前正在深入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经济结构转调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但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集聚区规模档次偏低、空间布局不够优化、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短缺、集聚效益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集聚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机制不完善,导致没有产生与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相对应的集聚效果。因此,科学分析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动力因子,进而深入研究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对集聚区空间布局优化、产业提升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及其集聚理论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动力机制等相关概念的内涵。通过分析对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动力因子主要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筛选出本文选用的主要评价方法。以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成本和收益两个方面评价分析影响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的动力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产业集聚区影响因子进行定性排序,得出综合排名靠前的影响因子,然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与各主导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最后,总结提炼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主要模式: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综合发展型、资源依托型等四种动力机制模式,分析比较不同模式的异同点和适用性,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空间优化及下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整体思路和主要方法,对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及结构作出安排。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与相关理论。主要是梳理国内外有关现代服务业及集聚理论的研究进展,分析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与传统制造业集聚之间的差异,并对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动力机制等概念进行总结。第三章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动力因子的量化分析。对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动力因子主要评价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实际筛选出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以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影响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发展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动力因子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评价,得出主要结论。第四章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动力机制及主要模式。主要是总结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动力机制及目前集聚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炼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动力机制主要模式。第五章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空间优化及发展措施。对芝罘区现代服务业进行空间优化布局,提出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及芝罘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今后发展的对策。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整理,认真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沙尘暴天气发生时,气流向空中输送大量沙尘,使能见度较低、空气质量恶化,给人们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强沙尘暴往往造成天昏地暗,引起人们恐慌心理,因此,这一天气
在新时期的不断发展下,供电所管理制度已经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了供电所的整体供电水平,而同业对标主要是指通过对供电所之间的沟通和强化,使其了解供电所同业对标存在
口述历史有着文献等文字资料无法替代的价值,能为地方党史研究提供宝贵的素材,是记录和反映党的历史活动、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在地方党史二卷编写中可大胆尝试运用口述历史
<正>今天是七届七中全会的第一次会议。这次全会的任务就是为八大做准备,有三大工程:文件、选举、发言。第一,文件问题。有五个文件要审查:一个是政治报告,一个是党章草案,一个
管理层收购要赢得良好的市场绩效,离不开较为完善的市场条件.经济转轨国家必须致力于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而不顾主客观条件,简单地将西方国家现成的做法拿来就用的"改革"很难
元曲家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对屈原(楚三闾)的人生理想表示比前人更大胆的怀疑,而对陶渊明(五柳庄)、严子陵(七里滩)等隐士的人生理想表示比前人更热烈的向往.这种"三五七现象
文章针对几种复杂系统的顺序功能图,给出了一种通用的编程方法,并以三菱公司FX系列PLC为例,介绍了几种顺序控制程序的编程过程。
本文从教育理念转变、资源配置与利用、实施困难三个方面对山西省部分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与实施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实际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资源匮乏、
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之下,社会对电能供应的需求越来越大,配电网规模也在逐渐扩充,供电所的职能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供电所管理过程中,同业对标的应用对提升管理效果起到了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