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良性运转是满足城乡发展用地需求、统筹工业化城镇化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萌芽于当时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明确指出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等目的。我国虽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土地流转经验,但伴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及农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在实际的流转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农民的权益也在不知不觉中遭到侵蚀。当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遭受损害时,损害会逐步积累并拖慢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而参与土地流转的利益相关者除去土地受让方和土地转出方也就是农户外,还有基层政府、中央政府、中介组织、农户亲戚等利益相关者,本文只摘取了在土地流转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四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即农户、土地受让方、基层政府及中央政府。在对国内外关于土地产权以及土地流转中保护农民权益措施的综述上,利用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弈及寻租理论对参与土地流转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分析,找出其他利益相关者在选择某些会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的策略上的概率以及博弈过程,并找出在该博弈过程中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在分析中发现,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基本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且因本身环境以及所处地位限制,对于自身在土地流转中所拥有的权益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通过分析找出导致农户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第一是由于基层政府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选择消极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或者用其他方法来对冲政策内容,导致农户权益受损;第二是因为我国对于农户因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衍生出来的对于农地的其他权利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第三是由于信息流通渠道不一致,导致了农户大多数情况下都为信息的劣势一方;第四是由于土地受让方处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会考虑与基层政府寻租,损害农户权益。依据博弈分析并总结观点,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我国土地的良性运转以及城镇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