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红莲寺》:文本呈现、影像演化与文化变迁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1928年明星公司制作的《火烧红莲寺》是中国最早的武侠电影之一,也是中国早期最成功的商业电影之一。该片由张石川执导,根据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由胡蝶、郑小秋等明星担纲主演,一推出就在当时引起了一股武侠狂潮,一时间“火烧片”盛行,武侠片独霸影坛,还催生了一批舞台剧版本。《火烧红莲寺》从1928年至1931年完共完成十八集,因影响过大,于31年7月底被国民党政府禁绝。   从《江湖奇侠传》到《火烧红莲寺》,对小说进行的改编第一次将武侠小说电影化。《火烧红莲寺》也因其富有意味的文本和持久的社会影响力具备了某种经典化倾向。   1949年以后,《火烧红莲寺》文本在两岸三地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境遇。在香港,《火烧红莲寺》通过粤语片时期、“新武侠”时期两个阶段的发展,在武侠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1965年邵氏制作的《江湖奇侠》系列即是该文本的重拍,94年《新火烧红莲寺》也是对该文本的一次改写。在台湾,以《火烧红莲寺》为代表的武侠片未能实现本土化,而是在爱情片、乡土电影的夹缝中找寻生存策略。在大陆,武侠的消费被全面禁绝,80年代以后才渐渐复兴,《火烧红莲寺》这一文本遂以小说、连环画的形式复现在国人眼前。   《火烧红莲寺》是一部经典作品,对在中国武侠文化风潮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作为通俗文化的形态,《火烧红莲寺》通过阅读和观看进入人们的娱乐生活;作为武侠电影浪潮的起始,《火烧红莲寺》在文本和影像两个层面为武侠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并且《火烧红莲寺》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呈现出文化发展的脉络,反映了中国文化内在的特质,成为武侠文化的经典。
其他文献
飞天与天使是佛教和圣经系宗教中的形象,他们在各自的信仰体系中都有着或曾经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形象和职能有共同之处,在演变过程中还有过联系,但两者内涵和外延的差异
期刊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设计竞赛活动逐渐兴起,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各种设计大赛纷纷涌现,吸引了无数设计师和设计专业学生参与到设计竞赛之中,设计竞赛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向。由
介绍了小麦着水机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LC控制技术为中心,通过编程软件,采用模糊控制理论对PID参数进行在线调整,调节控制水流量的气动阀的输入电压以达到控水目的,使小麦
在不同的低温脱脂豆粉添加量、不同的二次加水量条件下分别蒸制馒头,进行品质评价和测定储存一定时间后的碘呈色值,确定最佳配比.测定冷却1h,储存7h、22h、48h馒头的含水量和
“高概念电影”是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学术界重视的一个电影学概念,它作为一种电影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占据好莱坞商业片的主流。近年来,国产大片也以迅猛的姿态显示着中国电影产
学位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