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的红萝卜》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于1985年发表在《中国作家》第二期上的中篇小说。小说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小男孩儿“黑孩”的故事。《透明的红萝卜》善于运用颜色词语写景状物;善于通过比喻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善于使用雅言和俗语、书面语和方言俚语刻画人物形象。在诸多写作特点中,作者对方言的使用,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方言是实现地域文化特点的重要方式之一,《透明的红萝卜》中独具乡土特质的方言是小说的一大亮点,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乡土化特征明显,因此它的保护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方言的鉴定,本文以姚增锦、刘学农编著的《高密方言志》作为小说方言词语鉴定的依据,以方言的翻译和研究为主线,在翻译实践中,探讨翻译的方法,可望为方言翻译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本翻译报告前三章主要介绍了原文作者生平、作品内容、方言使用以及方言翻译的指导理论;第四章是案例分析,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周领顺,2014)指导下对方言英译采取“求真”和“务实”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在求真型翻译策略下,采用音译加解释、对等译法、具体译法和褒贬译法:在务实型翻译策略下,采用增译、注释、转形译法和省译法。通过实践,确认了翻译方法的可行性,使方言翻译可以更充分地体现高密文化,实现文化、信息的充分交流与传递。第五章是结论和余论,以及需要进一步提升之处。本文翻译实践部分属于汉译英,为确保译文的质量,提高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度,译者专门邀请美籍专家MIYAHIRA MEGAN ASAKO审读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