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实现自我价值与二胎政策带来的儿童照料负担加重的冲突,使得女性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一般而言,儿童照料方式除了母亲照料以外还主要包括隔代照料和机构照料。在机构照料匮乏的情况下,隔代照料的替代作用增强。因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母亲照料子女对自身劳动参与率有消极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机构照料和隔代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目的是了解哪种照料方式更有利于女性提高劳动参与。
本文基于CFPS2016年数据,首先运用Probit模型检验隔代照料和机构照料两种儿童照料方式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在控制了孩子特征变量、女性特征变量、配偶特征变量以及家庭特征变量的基础上得到边际效应估计结果;其次使用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健在做隔代照料的工具变量,使用是否就近入学以及学杂费用做机构照料的工具变量,采用Ⅳ(工具变量法)以及Ⅳprobit方法解决模型中两个内生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异质性分析。从研究方法的优劣上,相比IV模型,本文更倾向于Ⅳprobit模型得出的研究结论。Ⅳprobit结果表明,隔代照料能促进30.4%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而机构照料仅能促进22.4%。最后利用两阶段残差回归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隔代照料能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11.2%,而机构照料仅能促进5.0%。
基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隔代照料、机构照料都能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但是隔代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促进作用大于机构照料;其次,异质性分析中,机构照料对拥有3-5岁儿童、两个孩子、城市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影响大于隔代照料;最后,家中拥有男孩的农村家庭中,女性更容易进入劳动力市场,孩子年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呈正向关系,而女性年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对隔代照料者的直接支持;第二,大力发展0-6岁儿童机构照料;第三,针对女性兼顾工作和照料子女的制度性支持;第四,加大照料参与者对家庭照料服务的补充和替代。
本文基于CFPS2016年数据,首先运用Probit模型检验隔代照料和机构照料两种儿童照料方式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在控制了孩子特征变量、女性特征变量、配偶特征变量以及家庭特征变量的基础上得到边际效应估计结果;其次使用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健在做隔代照料的工具变量,使用是否就近入学以及学杂费用做机构照料的工具变量,采用Ⅳ(工具变量法)以及Ⅳprobit方法解决模型中两个内生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异质性分析。从研究方法的优劣上,相比IV模型,本文更倾向于Ⅳprobit模型得出的研究结论。Ⅳprobit结果表明,隔代照料能促进30.4%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而机构照料仅能促进22.4%。最后利用两阶段残差回归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出隔代照料能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11.2%,而机构照料仅能促进5.0%。
基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隔代照料、机构照料都能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但是隔代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促进作用大于机构照料;其次,异质性分析中,机构照料对拥有3-5岁儿童、两个孩子、城市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女性影响大于隔代照料;最后,家中拥有男孩的农村家庭中,女性更容易进入劳动力市场,孩子年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呈正向关系,而女性年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加强对隔代照料者的直接支持;第二,大力发展0-6岁儿童机构照料;第三,针对女性兼顾工作和照料子女的制度性支持;第四,加大照料参与者对家庭照料服务的补充和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