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特别是玉米秸秆产量大、分布广,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不够发达,秸秆相对过剩,随意丢弃、露天焚烧的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和大气污染。深入研究秸秆的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确定重点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于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本论文以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及案例分析等研究途径,重点论述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典型案例的实施效果,最后提出了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与建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概要如下:1.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潜力大,2013年吉林省实际可收集利用的秸秆资源总量约3950万吨,秸秆资源密度达到10.9吨/公顷,为全国最高;2013年秸秆利用率为7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利用量约2970万吨。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62户填报调查问卷的企业分析,秸秆成型燃料企业占57.1%;秸秆直燃发电企业占17.5%;秸秆有机肥企业占7.9%;秸秆饲料企业占6.3%;秸秆板材、秸秆沼气企业分别占3.2%;秸秆环保融雪剂、秸秆食用菌基料、秸秆造纸企业分别占1.6%。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尚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规模小、利用水平低、科技支撑不足、收储运体系不完善、缺少政策资金支持。2.按照循环利用、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城乡的原则,设计提出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农业化、原料化、能源化三种主要发展模式,确定了应重点发展秸秆—造纸—肥料/饲料模式、秸秆—化工产品—肥料模式、秸秆—生物天然气—肥料模式,适当补充秸秆—成型燃料等其它模式。3.通过对吉林省近期实施的6个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典型案例(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6个项目各有优长,突出表现在秸秆—造纸—肥料/饲料模式秸秆利用量大、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但技术难度高,投资和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推广;而秸秆—成型燃料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但投资小、技术简单、环境影响小,易于推广。4.促进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加强监督管理、制定扶持政策、规范行业发展、完善技术保障、建设收储运体系、加快项目建设、做好宣传推广等七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