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郁金和佛光草的抗炎成分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1982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症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如糖尿病、肥胖、风湿性关节炎等,因此,寻求安全高效的抗炎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天然药物,尤其是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而从天然药物中获取结构新颖、机制独特的化合物是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  为了获得具有抗炎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在前期分别对温郁金和佛光草提取物的三个溶剂萃取部位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的基础上,发现温郁金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佛光草石油醚萃取部位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本论文采用小鼠急性炎症模型,进一步证实温郁金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炎作用。同时,运用正、反向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现代分离手段,并结合NMR、MS、IR、UV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对温郁金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佛光草石油醚萃取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利用Griess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分析。  结果表明温郁金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急性炎症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组织水肿呈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并能有效抑制耳组织TNF-α的表达,但对IL-1β、IL-6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推测该萃取物的抗炎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TNF-α而实现。同时,从温郁金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elema-1,3,7(11),8-tetraen-8,12-1actam(1)、7β,8α-dihydroxy-1α,4αH-guai-9,11-dien-5β,8β-endoxide(2)、curcumenol(3)、neocurcumenol(4)、curcumol(5)、8α-hydroxy-1α,4β,7βH-guai-10(15)-en-5β,8β-endoxide(6)、oxycurcumenol(7)、alismoxide(8)、 procurcumenol(9)、(4S,5S)-(+)-germacrone-4,5-epoxide(10)、germacrone(11)、curdione(12)、7α-hydroxy-neocurdione(13)、hydroxyisigermafurenolidc(14)、5-Isopropenyl-3,6-dimethyl-6-vinyl-5,6,7,7α-tetrah-ydro-4H-benzofuran-2-one(15)、curcumalactone(16),其中,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从佛光草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化合物substolin(17)、substololide(18)、substolfuran(19)、6β-tigloyloxyglechomafuran(20)、dihydrotanshinone-I(21)、ursolic acid(22)、β-sitosterol(23),其中,化合物17-19是新化合物。通过抗炎活性分析,发现化合物elema-1,3,7(11),8-tetraen-8,12-1actam(1)、curcumol(5)、hydroxyisigermafurenolide(14)、ursolic acid(22)表现出较强的NO抑制活性。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活性引导下的分离,从温郁金中又发现了2个结构新颖的倍半萜,从佛光草中发现得到3个新的化合物,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丰富了对温郁金和佛光草中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为浙南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塞克硝唑片剂是在合成塞克硝唑原料药的基础上研制的供临床使用的新制剂,经过对原料药的理化性质研究,以及根据片剂的特点,我们进行了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通过评价9个处方的
目的:  以FGFR为靶标,根据结合于ATP结合位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结构特征设计并合成喹喔啉类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FGFR-1抑制活性测试以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将黑暗链霉菌H6中与安普霉素抗性基因上游连锁的BglⅡ-BamHI约4.0kb的片段亚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在这一范围内没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原因可能为这一部分己达到了安普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末端,不再编码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克隆抗性基因下游4.8kb片段,测序表明这个片段中有两个完整的ORF:ORFC和ORFD;和一个不完整的ORF:ORFF。经网上Blast分析,结果表明ORFC
该研究选用了两种具有胰岛素抵抗特性的动物模型,对AS6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摸索并建立针对葡萄糖消耗的细胞实验模型,对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工艺路线,将蛋白复性与蛋白PEG修饰整合为一步,即同步复性与修饰,从而一步从包涵体蛋白得到高修饰率、高特异性、高纯度的PEG修饰蛋白,改善传统蛋白复性与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