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历史上被视为是一个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典型国家,这种建立在充分自信基础上的“孤立”,保证了英国集中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建立起辽阔的帝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和海关控制权在华建立了优势地位,左右着中国的政局,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关系。 十九世纪末,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华的优势地位受到了西方其他国家的挑战。1900—1901年的远东危机进一步恶化了英国的处境,有关中国问题的解决,主要依据俄、法、德三国的利益。在俄国加紧向中国北方扩张和俄、法、德三国联手的情况下,英国为保全在华利益,惟一途径就是寻求盟国。远东危机最终推动了英国与日本结盟,标志着“光辉孤立”结束。 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远东全局的和平以及各国在华商工业机会均等,实质上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华的特殊地位和优越权益,对抗俄国在东北亚势力的迅速膨胀和经济权益的独占。孤立与结盟、“保全”与瓜分,只是手段与方式之差异,却并不改变侵略中国的实质。英国对华政策是现实的,并且也是灵活的,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 本文主要着眼于义和团运动前后这一历史时期列强在华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分析英国外交政策由其传统的孤立主义逐步走向结盟政治这一外交政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