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后期(1919-1927)由校内矛盾诱发的学生罢课现象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洋政府后期(1919—1927),校内矛盾引发的学生罢课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当时社会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以如何认识、评价这类学生罢课为指向,梳理了这一时期的学生罢课史,分析了导致学生罢课的原因,提出了认识这类现象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学生罢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序言”,在说明学生罢课的研究现状,以及分析社会矛盾与校内矛盾引发的学生罢课的区别的基础之上,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学生罢课的概况说明”,从学生罢课的发展轨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发生情况,以及具体表现形式三个方面,简要介绍这一时期学生罢课的概况。 第三部分“学生罢课的原因分析”,从学生与教育界两方面探讨学生罢课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学生罢课的历史检讨”,在批判分析当时社会关于学生罢课的几种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认识学生罢课的原则,总结学生罢课对教育界乃至当时社会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发掘学生罢课现象所反映的时代因素。 论文通过研究,重点阐述下列问题:首先,当时教育界的腐败现象、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管理混乱及频繁的教育改革等问题滋生了引发学生罢课的各种校内矛盾,而学生的思想变化则是各种校内矛盾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的“催化剂”;其次,由于各种校内矛盾的差异及学生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不成熟性,每一次学生罢课从起因、过程到处理结果都可能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罢课的认识、评价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再次,通过学生罢课反映出的许多教育问题,都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甚至某些本身就是社会问题。同样,通过学生罢课,我们也可以洞察到那个时代的学生风貌。这些现象说明,由校内矛盾引发的学生罢课不仅是当时教育界的一个问题,更是当时社会的特殊产物。
其他文献
传统化工企业中产品的配方优化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配方优化方法--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方法(ANN-GA),这是在经验设计和数据处理领域的一种新方法.
提出了一个授权与访问控制系统的设计,它以PMI为基本架构,分为授权服务和访问控制两个子系统,权限管理子系统通过各种模块制定全局所需的各种策略,由AA/SOA签发各种策略属性证书;管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利用荷载试验方法对简支T梁运用专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定试验控制截面、车辆加载重量和测点位置,并通过静载试验对比实测挠度数据、应变数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特色数据库选题策划、数据库建设以及推广应用等问题.
近代中国,时局变幻,民族危亡。人才问题尤为突显。“挽世变在人才”,变法图存“唯有得人”,人才始终成为近代有识之士们所关注的话题。 康门弟子,即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
通过单因素及耦合试验研究纳米SiO:(Ns)和纳米CaCO,(NC)对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坍落度及抗压强度的影响。NS以0.5%、1.0%、1.5%,NC以O.5%、1.0%、1.5%等量代替水泥,并对混凝土坍落度及7d、28d立方体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以水镁石纤维为增强材料的新型外墙保温砂浆制备工艺技术问题。研究发现,纤维规格对砂浆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密度均有较大影响,珍珠岩用量对砂浆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