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化理论及其在《到灯塔去》文体分析的应用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lyl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景化理论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前景化理论进一步完善文体学的研究模式,以及如何将这一模式应用到具体的文学文本分析之中。 在前景化理论发展过程当中,基于不同的学术传统、研究方法以及关照范围,曾经出现过各种不同的思想或评论。本文首先通过介绍几位重要人物的理论贡献,揭示了各个理论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承继关系,使读者对理论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有全面的把握。 沿着理论发展这一线索,文章进一步讨论前景化美学效果的产生过程。我们认为,前景化的美学效果是作者、文本、读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以及影响他们创作的相关因素决定了前景化的内容和方向;文本是作者审美体验的语言表现,其中充满了丰富的前景化语言特征;读者可调动自身的感知力、认知力、情感再现作者的审美体验,并因个人因素的不同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本文。对文学作品前景化的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步骤,即作者决定,文本实现和读者解读。 文章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文体分析的实质就是对前景化语言特征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的分析。对文体的分析也应该按照以上提出的三个步骤进行。这样的分析模式可以弥补纯文学批评或纯语言模式分析的不足。需要强调的是,读者的解读不仅在于对单个前景化语言点的赏析,更重要的在于对前景化语言特征连贯性的揭示。 文章接着将这一分析模式运用到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经典名篇《到灯塔去》的文体分析之中。我们考察了伍尔夫的创作背景,详细分析了小说在不同语言层面的前景化语言特征,同时解读了这些特征的连贯性,从而揭示出伍尔夫利用非常规化语言展现人物复杂内心活动的技巧。小说的文体可以概括为诗性、流动性和象似性。整部作品体现了诗歌与小说的完美结合,也再现了外界现实与内部心理活动的自然交融。对《到灯塔去》的分析不仅是对意识流小说文体分析的尝试,也证明了我们所提出的文体分析模式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前景化理论是进行文学文体阐释有力的理论工具;综合了作者-文本-读者三种因素的文体分析模式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那种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是发展
这是长白山海拔1700米地带的一片自然生长的岳桦林及林中未经人为干扰的湿地,两者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令人着迷。我们必须认识到:自然之美和野性之美是任何人工建设不可替代,更无
垂直农场与城郊和乡村相比,城市在光照、水源、土壤和肥料搜集等农业必备条件上都存在先天不足,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似乎不可能。然而,美国一家名为“空中农场”的公司在纽瓦克市建
叔本华作为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其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在伦理学领域,他亦有着深刻的善恶思想,这是本文关注并论述的主题。首先,本文分析了叔本华
目的: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97例经过氩氦刀联合中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总结其规律,为氩氦刀联合中药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为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