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受体OsTIR1对水稻株型、根系生长和氮素营养的调控作用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的研究表明,生长素主要调控由TIR1/AFBF-box蛋白、Aux/IAA转录抑制因子和ARF转录因子组成的调控途径对下游基因进行转录水平的调控。生长素受体蛋白TIR1/AFB2在生长素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介导植物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但在其他植物中鲜有报道。我国农业依赖大量氮肥投入提高和维持产量带来系列环境问题。农业部2015年提出“化肥减量提效”行动方案。如何在氮肥减量行动中保持作物稳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我们的前期结果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生长素有助于植物生长。因此我们提出科学假设:如果增强水稻信号传导途径基因,能否在低氮条件下达到供氮水平增加的水稻产量?从而实现化肥减施增效。本文以生长素受体基因OsTIR1为研究对象,以大面积推广的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 OsTIR1亚细胞定位、对氮素响应及田间条件下全生育期表达模式。创建了 OsTIR1超表达材料,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分蘖动态进程、农艺性状和氮素积累量;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根系发生和伸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TIR1基因位于第5条染色体,编码区1785bp,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OsTIR1定位在细胞核上。OsTIR1在水稻全生育期和各部位都有表达,在整个生育时期根茎结合处和倒一叶的相对表达量较高。OsTIR1超表达能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发育。2018年分别在海南和南京实施田间试验。与野生型相比,11个超表达株系T0代的分蘖均显著增加,且多个阳性株系的籽粒变大,最终导致超表达株系的籽粒产量显著增加。进一步的结果表明,两个氮水平下Os TIR1超表达株系T1代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增幅约在48%-90%。OsTIR1超表达株系T1代的分蘖进程快,穗粒数变多和千粒重变大,最终导致超表达株系的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显著高于野生型。OsTIR1超表达显著促进水稻对氮素吸收与利用。超表达株系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中氮素积累;同时由于超表达株系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最终导致超表达株系的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增幅高达55%。OsTIR1超表达显著促进水稻不定根和侧根的发生。在水培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种子根和不定根长显著变短,不定根数目及侧根密度显著增加,其中不定根数增幅约在48%-70%,侧根密度增幅约在31%-48%。综上所述,OsTIR1与水稻根系发生、分蘖及籽粒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参与氮素吸收与利用。这为阐明OsTIR1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培育出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生物除草剂是使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动植物等各类生物及其组织、代谢物进行工业化生产,有效利用、防除特定杂草的生物制剂。利用天然产物开发生物源除草剂已成为未来生物除草剂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是从灰黄青霉菌(Penicillium griseofulvin)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含氯的次级代谢产物,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甚广。在动物细胞中,灰黄霉素能够影响微管的组装和解聚,可能的作
生鲜面,因其口感劲道爽口,营养丰富,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含水量高,极容易引起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面条发生变酸、发霉等变质现象。因此,货架期短一直是生鲜面工业化生产的瓶颈。本论文主要以生鲜面为研究对象,在生鲜面制备过程中,通过向生鲜面中添加乙醇、丙酸钙、ε-聚赖氨酸盐酸盐以延长保质期;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生鲜面的保鲜配方,并研究了生鲜面在不同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的品质特性变
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参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能够影响细胞生长、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在真菌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氮源培养会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产生影响。三萜类化合物作为灵芝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降血脂等多重功效。研究发现氮源的改变影响灵芝三萜合成,但其机制并不清楚。灵芝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三萜合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本论文对
本文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实验材料,研究了 GA3、TDZ和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与含量的影响,以及克隆了葡萄组织中的DXS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特异性表达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阳光玫瑰’葡萄在盛花期和盛花后两周分别用GA3和TDZ浸蘸果穗:25 mg·L-1 GA3,25 mg·L-1 GA3(CK);25 mg·L-1 GA3,25 mg·L-1 GA3+5 mg·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发霉的食品和饲料中,具有强的致癌性、肝毒性和免疫毒性,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此外AFB1诱导的免疫毒性被认为是动物疫苗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AFB1的免疫毒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DNA甲基转移酶是催化DNA甲基化的重要酶类,在机体内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异常表达也被发现
巨自噬(即通常所说的自噬)是真核生物中的一类运送受损蛋白质等有害物质到溶酶体或液泡进行降解并被重新利用的过程。自噬过程通常包括自噬前体的诱导、成核、延伸、闭合及成熟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的融合、自噬体内容物的降解和释放等步骤。所在实验室已报道Rab5/Vps21模块蛋白除了参与内吞途径还参与自噬途径,缺失后自噬前体无法封口,部分原因是Vps21模块蛋白缺失后无法募集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ESCRT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大豆种植过程中,杂草危害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不良因素,严重时可减产20%~50%,因此杂草防控是促进大豆高产增效的重要措施。目前,化学除草是农田杂草防除的有效手段。麦草畏是内吸传导式激素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草力强、药效迅速、持效适中等特点,应用潜力较大。由于常规大豆品种对麦草畏敏感,国内没有抗麦草畏大豆材料创制和利用的报道。本研究拟利用北京大学林忠平教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大豆主要的病害之一,给我国大豆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大豆抗病育种是目前防治大豆花叶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发掘抗病基因已经成为抗病育种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抗SMV种质的筛选以及抗SMV基因的定位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本课题组前期SMV株系SC3抗性基因Rsc3定位的基础上,克隆了 2个具有TIR-NBS-LRR典型抗病结构域的基
随着多年的注水开发,我国大多数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特征。针对我国目前油田开发现状,分析剩余油影响因素,明确高含水油田剩余油主控因素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挖潜对策,以实现“调整流线”、“控水稳油”、“挖潜富集区”、“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这对延长高含水油藏开发寿命、提高原油采收率、获取矿场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针对胜利油田GD高含水油藏“注
本文研究基因调控网络同步的数学机制.同步是指由于细胞间耦合力或环境因素等作用,细胞群体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同步对于细胞活性和生物节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动植物细胞中自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基因调控网络的同步现象,文献中已有许多研究,研究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数学建模,定性分析以及数值模拟.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多细胞基因振子耦合系统模型,探索系统同步的条件,并应用数值方法模拟系统的同步行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