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适应性行为对我国玉米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旱涝灾害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人口国情要求农业政策兼顾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数量安全。着眼于粮食数量安全视角,当前中国处于国内粮食总供给水平最高的时期;2014年实现第11年粮食总产量的连续增长,收成超过6亿吨。但是,本文认为,粮食供给层面取得的成就不等同于中国粮食数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原因在于粮食生产面对气象灾害时表现出的弱质性。  中国的雨、光、热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影响粮食产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自古以来,气象灾害就是各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气象灾害的影响,各地区采取了多种灾害适应性行为,有受灾之后的应对行为,也有未雨绸缪性质的主动管理行为。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是,哪些灾害适应性行为能有效地恢复生产,哪些灾害适应性行为能优化区域农业资源配置。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为增强农业部门的抗灾能力、合理分配抗灾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脉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和灾害适应性行为的概念,梳理农业灾害和农业生产的相关文献,阐述将玉米作物和旱、涝两种灾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提出研究框架。然后,本文从全国层面概述玉米的种植、生产的变迁与现状,介绍六个玉米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分析近年来旱灾和涝灾的影响情况与变化趋势。  在实证部分,本文构建灾害适应性行为对玉米单产影响的固定效应模型,借助统计上的显著性判断各地区采取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四个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再次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灾害适应性行为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本文发现,对于旱灾来说,被动应对行为和提前预防行为在各地区均存在。而对于涝灾来说,提前预防行为在各个玉米主产区都存在,而被动应对行为至少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两个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应性行为对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对于旱灾来说,被动应对行为对北方春播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的生产效率表现出负向的影响,提前预防行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显著正向为主。对于涝灾来说,涝灾的被动适应行为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两个地区分别表现出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而提前预防行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正向为主。  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本文针对各区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北方春播玉米区抵御灾害应重视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地膜的使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应聚焦于变更品种和种植规模等方面;西南山地玉米区应将玉米品种和农膜的使用作为抗灾减灾的重心;而南方丘陵玉米区应以品种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此外,本文还针对机械推广、农户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玉米市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因此,教师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有一定难度。但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职责。本文从“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三方面谈谈小学作文教学。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
期刊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工程,需要从多角度综
摘 要: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和美育密不可分,语文老师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美育责任。每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师,都必须具备美育意识,提高审美修养,把握好语文美育的实施途径,做到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其完美人格塑造,最终提升其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美育 作用  美育是素质教育
学位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无疑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教师最头疼的部分。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分值占比很高,提高了作文水平,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应重视写作教学,从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传授学生写作技巧;组织学生口头作文;开展生生互评几方面入手,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