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定向凝固设备非均匀温度场提纯多晶硅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u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并可无偿获取,使光伏发电成为新型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因其发电组件具备建设周期短、安全可靠、布置灵活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硅作为光伏发电主要的基础材料,已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冶金法提纯多晶硅具备投产建设速度快、提纯工艺流程短、成本较化学法低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定向凝固是冶金法的核心。与中小型提纯相比,大型定向凝固的生产效率高,综合成本较低,但固液界面较难维持水平,晶粒不易保持垂直方向上的整齐排列,凝固和退火过程中裂锭的概率也较大,对温度场构建、设备用材、控制策略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提纯体积达1000mm×1000mm×450mm硅锭的定向凝固提纯过程展开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定向凝固的环形加热和非均匀散热方法,构建非均匀温度场,在保持界面水平的前提下加强自然对流,提高提纯效率,同时降低热应力。该方法不仅可以降低设备造价和提纯成本,还能减少加热元件对硅熔体的污染。本文以固液界面、硅温度场、流动场、热应力、凝固速率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阐述该温度场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对提纯多晶硅的效用。具体内容如下:  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的形态对多晶硅晶粒尺寸和排列情况有直接的影响。水平上升的固液界面,不仅能提高杂质元素提纯效率,还能增加少数载流子寿命和电阻率,提高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数学建模求得界面形态的通用表达式,提出非均匀温度场定向凝固的理论基础,证明界面形态主要受坩埚侧壁热交换情况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热交换情况下的固液界面形态和硅锭质量指标。实验表明,水平界面的晶粒尺寸最大,微凸界面的杂质含量最低。  加热元件环形布置形成的温度场可加强自然对流,使富集在固液界面上的杂质加速扩散至液相表面,提高提纯效率并保持界面水平。通过建立温度场和流动场的数学模型,获得解析表达式,并采用数值研究验证和补充理论推导结果,阐述环形加热的原理,同时提出加热控制方法。  降低热应力是提高硅锭质量的直接手段。定向凝固和退火过程中如出现过大的热应力,将导致多晶硅缺陷增加,降低少数载流子寿命。通过研究凝固过程中硅锭热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提出一种非均匀散热方法用以疏散热应力。相对于固相底部均匀散热的常规做法,该方法可降低平均应力约30%,并可采用较高的凝固速率进行晶体生长。另外,还通过理论推导求得退火过程的通用表达式和函数图像。  以大型定向凝固设备作为实验平台,构建非均匀温度场,采用理论研究获得的温度场控制规律为基础进行实验。所获硅锭尺寸为1000mm×1000mm×450mm,晶粒排列齐整,平均晶粒尺寸≥4mm2;硼(B)、磷(P)含量达到国标GB/T25074-2010规定的1级品等级,主要金属杂质指标稳定在1~2级品等级之间;少数载流子和电阻率指标则略低于主流GT炉产品。通过实验还修正了控制曲线。
其他文献
光纤传感器由于其重量轻、体积小、耐腐蚀性、灵敏度高、动态响应范围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传感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强电磁干扰、高温、高压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研究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接收的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划分为基础组与干预组各38例,基础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组
学位
期刊
经过课题组成员深入临床一线,对安顺市几家大型医院护士临床工作所需的药物知识及技能进行调研,经过调研分析,现结合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护理药理学当前的教学模式,调整护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的实验探究性和思辨性都比较强,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时要格外细致用心,要充
期刊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各方面才能得以充实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升的关键时期.然而高中数学由于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大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学生多对这门课兴趣
期刊
学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对于年龄还不是很大的初中生来说,兴趣可以很大程度地诱发他们去主动学习物理这门学科.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学生
期刊
作为信号分析的一大分支,时频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各个领域。时频分析可同时在时域和频域对信号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具有时域信号分析或频域信号分析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采用时频分析方法进行 Lamb 波超声无损检测信号的处理,对其在智能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在线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Lamb 波检测信号的分析与识别一直是无损检测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针对 Lamb 波传播的多模式和频散特性对检测的影响,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