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8号和东农303的脱毒微型薯为研究对象,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旱基因BDN1转入马铃薯,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BDN1基因已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经半定量RT-PCR检测,证明BDN1基因在马铃薯基因组中正常转录。试验对激素配比浓度、脱菌剂种类与浓度、共培养时间及选择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效的马铃薯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试验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初步验证了转基因植株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比对照植株有所提高。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薯块再生培养基为MS+ZT4mg/L+IAA1mg/L,克新18号出芽率82.61%,东农303出芽率86.36%。2.确定了农杆菌菌液侵染浓度OD600=0.7,侵染时间5min。克新18号薯块出芽率83.33%,污染率12.5%;东农303薯块出芽率90.91%,污染率9.09%。确定了克新18号薯块以共培养3d转化效果好,薯块出芽率80%,东农303薯块共培养2d转化效果好,薯块出芽率85%;污染率10%。3.对羧苄青霉素和进口头孢噻肟钠的不同浓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确定了羧苄青霉素的有效抑菌浓度300mg/L,进口头孢噻肟钠的有效抑菌浓度150mg/L。4.采用的抗性选择剂为卡那霉素(Kan),筛选方式为延迟7d筛选,结果表明薯块芽诱导阶段Kan浓度100mg/L,生根阶段的Kan浓度125mg/L。5.克新18号共获得50个抗性植株,26株通过了生根筛选,其中13株PCR呈阳性,Southern blot杂交4株有杂交信号;东农303获得90个抗性植株,35株通过了生根筛选,其中27株PCR呈阳性,Southern blot杂交4株有杂交信号,说明目的基因BDN1已经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进一步的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BDN1在马铃薯抗性植株中得到表达。6.对Southern blot杂交呈阳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了生物学检测,将转基因及对照植株进行水分胁迫处理,15d后分析了6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个转基因植株的生理指标与对照植株有一定的差异,说明干旱胁迫下外源BDN1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提高了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耐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