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肺癌脊柱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肺癌脊柱骨转移诊断方面的优缺点。方法收集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230例,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别收集ECT检查阳性表现76例及PET检查阳性表现15例的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同时追查其中进行过CT、MRI、PET检查的资料,比较几种方法的敏感度,对典型病例重点描述。结果1.发生脊柱骨转移的肺癌患者大多数在50~70岁年龄段,占60%以上,与肺癌发病的高峰年龄基本一致。2.发生脊柱骨转移的肺癌患者原发癌发生部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左肺上叶(27.83%)、右肺上叶(25.47%)、右肺下叶(21.70%)、左肺下叶(16.04%)和右肺中叶(8.96%)。3.发生脊柱骨转移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腺癌(60.20%)、鳞癌(25.00%)、小细胞肺癌(14.29%)和大细胞肺癌(0.51%),且低分化类型所占比例达72.79%。4.发生脊柱骨转移的肺癌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频率最高者为骨痛(87.83%),其次为脊髓压迫(30.87%)和病理性骨折(12.17%),高钙血症发生率非常低,仅占2.47%;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5.在23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中,共有30例存在先期误诊,总误诊率为13.04%。其中误诊为骨质增生及退行性变的例数最多,为8例,误诊率为3.48%,占总误诊例数的26.67%。最长先期延误诊断时间达18个月,平均先期延误诊断时间达4个月。6.26例在院死亡病例中,T骨诊—死亡均小于12个月。T骨诊—死亡<3个月、3≤T骨诊—死亡<6个月、6≤T骨诊—死亡<1年三个时间段死亡例数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25<0.05),其中3个月内死亡例数最多,合计14例,占死亡例数的53.85%。7.76例肺癌脊柱骨转移ECT扫描阳性的病例中,MRI阳性率为93.3%,CT阳性率为42.5%;在相同检查部位中,MRI比ECT检出病灶多。8.15例肺癌脊柱骨转移PET扫描阳性的病例中,ECT、MRI的敏感度均为100%,CT的敏感度为75%;PET平均检出病灶数最多,达3.67个/例次,其次为ECT,为2.2个/例次,MRI为1.5个/例次、CT为1个/例次;同时进行PET与MRI、CT、ECT联合检查的6例病人中,有4例PET检查出现了病灶定位偏差。结论1.230例发生脊柱骨转移的肺癌患者大多数在50~70岁年龄段;原发癌发生部位所占比例最高者为左肺上叶;病理类型所占比例最高者为腺癌,且低分化类型所占比例最高;SREs发生频率最高者为骨痛,其次为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尤其是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高钙血症发生率非常低。2.在23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中,共有30例存在先期误诊,总误诊率为13.04%,其中误诊为骨质增生及退行性变的例数最多,最长先期延误诊断时间达18个月,平均先期延误诊断时间达4个月。3.26例肺癌脊柱骨转移病例在院死亡病例中,从确诊脊柱骨转移当日起,生存期均小于1年,而且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4.ECT对脊柱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MRI检查的特异性更高。5.PET在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上较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敏感度更高,容易早期发现潜在的脊柱骨转移病灶,但在解剖定位能力上相对不足,需结合CT、MRI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