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对比研究 ——以部编版《语文》和光村版《国语》为例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AO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是一个严密的体系,一般认为是由知识系统、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四个系统组成。助读系统作为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媒介,在语文教材中占到很重要的地位。教材的编写应兼采各家之长,以“拿来主义”的态度,促进我国语文教材的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与我国相比,同处于儒家文化圈影响下的日本对于母语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本论文通过对我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日本光村版初中《国语》教材中的助读系统进行对比,旨在取其之长,为我国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写、完善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本论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比较法,对我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和日本光村版初中《国语》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正文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六个方面。第一方面对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阐述。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指教材的编写者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课文而提供的一系列具有提示性、诠释性和引导性的补充材料。助读系统主要由提示语、注释、插图和附录四个部分内容组成,这些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共同承担着教学导向和教学辅助的功能。第二方面是对中日初中语文教材提示语部分的分析比较。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中提示语部分具有以下特点:重视学生预习,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方式,提高阅读能力。日本光村版初中《国语》教材的提示语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单元导语主题明确,语言简洁。最后,分别对两版教材提示语部分的异同进行了说明。第三方面是对中日初中语文教材的注释部分的比较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初中《语文》教材的注释部分有两个特点:现代文注释较少,古诗文注释较多;注释内容丰富,以文字为主。日本初中《国语》教材的注释部分也有两个特点:品种繁多,分类明确;图文并茂,色彩分明。两国教材的注释部分既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第四方面是对中日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部分的比较研究。日本光村版初中《国语》教材作为“写在图画上的教科书”,在插图方面呈现出了以下特点:数量众多,随处可见;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图表结合,便于理解。而我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插图数量少,以单一色彩为主,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注意力的转移。第五方面是对中日初中语文教材的附录部分的比较研究。我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附录部分以课后补白的形式附于课文之后,光村版初中《国语》教材的附录部分位于全部单元之后,在全书中占比很高。第六方面基于两版教材助读系统四个部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编写和使用方面的建议。编写建议是对我国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写提出的建议,使用建议中分别对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论文中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指出了本篇论文中的三点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实用类文本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究,笔者发现实用类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结合三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实用类文本教学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不愿意花心思去解读实用类文本,很多学生也会因为实用类文本内容比较枯燥,对实用类文本根本提不起兴趣,这就导致实用类文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尴尬的境地。现代社会需要实践型的人才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教师来讲,作文是教学的必渡难关。对学生来说,语文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语文成绩。笔者已在陕北农村工作三年有余,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的心得体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陕北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待作文的态度是害怕教、不去教、没法教,以至于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在这样的教与学的情况下,陕北地区农村初中
乐府诗是继《诗经》四言诗、《楚辞》“骚体”诗之后出现的又一诗歌体裁,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乐府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语言朴素自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大量选讲乐府诗,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乐府诗教学的深度及高度却让人大跌眼镜:教师在讲授时将乐府诗与其他诗体不做明显区分,仅对乐府诗概念照本宣科地一笔带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人整体发展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随着人们对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开放性及自主性。这一转变的目的旨在通过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而为学生整体素养的不断提高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从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概述、现状等方面入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
小说是由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构造创作而成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小说是小说中的一个分支,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与语文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关于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且难以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因此,本论文将基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其中的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为研究对象,力图根据选文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包括三个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体现,它所反映出来的是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它是千百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任何语言都不独立于文化之外。在我国目前通用的语文教材当中,在相当多的篇目中出现了“竹”这一词,“竹”这一植物不害怕霜雪,能够傲然独立,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竹”逐渐成为了一种美德的载体,成为历来被人所崇尚的君子。因此,其国俗语义也是含义丰富,主要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受学生实际知识储备、写作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教师往往在写作教学中重视传授写作技巧,而容易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写作资源的欠缺就是被忽略的问题之一,忽略了写作资源的积累,便会导致作文教学浮于表面、费时费力且效果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就容易出现语言空洞、情感虚假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显然是无从谈起。本论文立足于
2019年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覆盖初中全年级,“活动·探究”单元作为语文教材革新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发挥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特征提供了文本支撑。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是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未曾出现过的新型单元模式,它依据《课标》(2011年版)中要求的综合性、实践性理念和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全面改变呈现方式,整个单元的设置以任务驱动,更加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突出活动的主体性
“知识补白”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教材编者对使用者的指导方向。它不仅为教师补充教学内容,还帮助学生拓展基础的语文知识,加深师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这部分知识,并没有利用“知识补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为了让师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充分地利用“知识补白”,本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补白”作为
传统高中语文写作一直以来被冠以“为高考而作文”的名义,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群体固有意识的引导,故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在于语文写作方面所体现出最显著的特征即为应试化。由荣维东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在近年于语文写作研究领域掀起一番热潮,所谓“交际语境写作”恰恰是针对于写作中出现的“语境外”、“情感虚化”等现象所提出的一种写作理论,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升格”的契机。在多数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