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拼搏、进取。在2010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仪式上,胡锦涛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5年了,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尤其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而进一步凝聚全民族力量,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斗争”。笔者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以爱国主义的立场、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觉,审视、讴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源泉;百年抗争:民族精神的彰显;革命建设:民族精神的充实;改革开放:民族精神的高扬。笔者在审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党、政府和军队在组织社会力量抢险救灾的动人往事,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凸显、赞扬了抢险救灾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时空价值:政治上的向心力、经济上的推动力、文化上的凝聚力、道德上的震撼力。笔者力求将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在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人获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发挥制度优势、与增强综合国力、与提高执政能力、与实现政治文明、与腾飞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抢险救灾中究竟应弘扬中华民族什么精神,这是文章的重彩之笔。笔者认为,在抢险救灾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仁爱精神:临危不惧,顽强奋斗的抗争精神;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互助精神;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永不言败,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抢险救灾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除了必须具备人文条件外,还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关条件。本文特别强调了保障系统的完备:统一协调,高效有力的统一指挥系统;调度明确,安全畅通的通信联络系统;以人为本,专群结合的医疗救助系统;反应及时,管理规范的物质保障系统;引导有力,多策并举的精神安抚系统。本文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揭示了抢险救灾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的内在关系,为时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灾害无情人有情。尽管自然灾害极度不好,但若以此为契机,既可重现久违了的革命战争年代才有的那种党与人民、政府与群众、军队与老百姓之间的血肉亲情,又可利用此契机对人民群众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