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活血方防治术后肠麻痹的实验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制作术后肠麻痹(POI)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排便情况,测定大鼠卡红推进率,行X线透视检查观察肠道扩张及蠕动情况,证明通腑活血汤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通过测定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胆囊收缩素(CCK)含量,初步研究其有效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45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术后每12h按1.5ml/100g给予药物(A、B组:生理盐水;C组:通腑活血方)灌胃,共4次;观察并记录大鼠排便情况(初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术后54h对大鼠进行X线透视,观察其肠腔扩张及蠕动等情况;末次给药12h后按1.5ml/100g给予含10%卡红生理盐水灌胃,30min后迅速将大鼠开腹,取血液及肠管样本,测量并计算卡红在小肠内的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各血液样本OD值,绘制标准曲线,并换算出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及胆囊收缩素血清浓度。  结果:中药组较模型组,初次排便时间早,12小时便量多,卡红推进率和血清MTL浓度高,VIP及CCK含量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透视可见模型组大鼠肠腔扩张明显,内有较多的积气,甚至可见气液平面,中药组的积气则少得多;对大鼠给予碘海醇造影剂灌胃,透视下可见中药组肠蠕动明显较模型组频繁。  结论:通腑活血方能有效促进术后大鼠胃肠蠕动、防治POI,其机制与升高MTL,降低CCK、VIP血清浓度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关于语文课程知识系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讨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语文课程中的知识问题、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形态等方面解释为什么我们要构建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  关键词:语文课程知识系统;一元;多元  新时期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知识的大讨论是基于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化、序列化、严密化且逐步走向封闭、僵化的语言知识体系的反
摘要:作为整部作品精华的书名有其独特的审美要示,本文通过实例,探讨英语书名翻译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英语书名;书名翻译;翻译原则  书名通常语言简洁、立意新颖、生动醒目,是了解作品的窗口。好的书名不仅能表明作者的用意,而且能吸引读者,令人回味无穷。书名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在阅读书籍之前,书名是唯一能够引起读者注意的元素,醒目的书名会立刻引起读者的兴趣。对于国外读者而言,书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语文教学的误区,表现为对语文学科本质认识不清,对语文素质的内容把握不准,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机械操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正确认识语文素质的本质属性,把握语文素质的基本内容,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素质教育;训练策略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语文教改,虽然已经历了三十年,但语文教学“少差慢费”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观。中学毕业生
摘要: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积累和梳理,只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方能厚积薄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高效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知识,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做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梳理方法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和能力。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
摘要:提高课堂效率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十分关键。本文站在教师的角度,从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思维与能力及引导调控课堂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新学期开学以后,新课改活动在全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新课改那崭新的教学理念深深震撼着每位教师的心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与学科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或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或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进行网络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老师乐教,学生爱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丰富课外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