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文学批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jtv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推动着文学的繁荣,中国文学以复杂、多变的难以言喻的庞杂态势奔涌向前。文学批评在西方文论的影响下也是众声喧哗,多元化的批评空前活跃,批评界引领潮流、启迪民智的精神品格得到确立和张扬。每一次文学变革的发生,文学新面孔的出现,都离不开批评家的摇旗呐喊和理论指导,批评家与作家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关系共同构建了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新格局。谢冕正是构建这种健康格局的参与者和杰出代表,无论从文学批评理论话语和理论体系的自创性建立,文学编辑出版实践活动,还是文学教育实践活动,都能看到他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与重要贡献,同时,他的文学思想与身体力行的实践行为也不断地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者。论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探讨谢冕的生平经历及文学批评活动概况。谢冕生逢乱世,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有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负与理想,他选择了投身文学事业,并形成了以文学为救国与济世的庄严、神圣和虔诚的信念。谢冕从事文学批评研究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延绵不绝。六十余年来,先生笔耕不辍,佳作迭出,现有评论、散文集、学术研究著作二十多种,约三百多万字,各种选本编本近30种,谢冕的研究涉及到诗歌批评、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和“百年中国文学”的新史观等许多当代文学学科领域,是一个深怀理想个性、强烈历史使命感又具有突破常规的开拓精神的批评家。第二章从坚持社会历史文化批评视角、坚持既重审美体验又重科学分析批评方法和坚持建设性批评立场这三个方面分析谢冕文学批评的观念。谢冕一直把对文学的考察放置于中国社会的具体环境中,非常注重文学和社会的关联,纵观他的批评文字,一个最鲜明的印象便是那贯穿始终的历史感,而他对当下文学的追踪、批评和分析,也总是将其设定在百年中国宏大的背景下来把握。由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主流社会形态只有一种,具体运用社会历史批评评价作家作品时,便容易造成所有同一时期的作家作品,因所据同一背景而被贴上相同的标签,陷入所谓的庸俗社会历史批评中。谢冕主张批评要既重科学分析又重审美情感体验,强调批评主体的能动感受,批评过程和体验过程相统一,要情理结合,情中见理,理中渗情。这就摆脱了社会历史批评的的机械束缚,从而很好的避开了这种危机。谢冕还坚持批评的目的在建设不在于破坏,他坚持走在批评的前沿,在自觉的问题意识支配下,对新时期文学和文学批评作出及时的“回应”,宽容、理解并肯定,即便是批判也是为了建设。第三章从宏阔的批评视野、史论兼备的批评手法和诗意的批评话语三个方面重点探讨谢冕文学批评的特点。第四章探讨谢冕对文学创作发展和当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以期把握谢冕文学批评的特点与价值及对当代文坛和文学批评的启发。
其他文献
罗汉床是中国古代家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式家具中的罗汉床其造型的变化和装饰的丰富,使它成为特有的艺术风格。本文以清式罗汉床造型、装饰及应用三个方面作为研究内容
老年人监护制度是为因年老而不能全部或部分处理自己事务的人而设置的保护其人身、财产以及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制度。老年人监护着重于身体上的照护,其监护人选任充分尊重被
本文引入文化史和历史社会学的资源,以中产阶级文化的视角重新“历史化”与“政治化”抗战时期上海的女性写作。1937至1945年间,战争阴霾下的上海,物质与文化生活却获得了畸
金叶女贞是园林绿化中重要的观赏树种,近年河南省南阳市金叶女贞严重发生一种新的真菌性病害——黑斑病,导致叶子严重脱落。为了明确该病的病原菌,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作者对
信息公开对提高公益基金会的公信力、持续的发展能力与治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公益基金会具有的公共性要求其必须通过高效的信息公开以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信息公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扩大,在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矿山等工程领域中地下洞室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其规模亦愈来愈大,为了使洞室支护
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我国教育正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特长越突出,创造力越
本文对《红楼梦》两大主要译本——杨宪益译本及霍克斯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红楼梦》两大主要女性角色——王熙凤和林黛玉的抱怨言语行为,分析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