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会网络编码感知的无线局域网增强MAC协议分析与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qjxti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编码技术是近年来通信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该思想突破了传统数据传输的固定模式,为改善无线通信协议的传输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无线链路的不可靠性和物理层广播特性为发挥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性能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无线Ad Hoc网络的带宽受限、拓扑易变、丢包率高等不利因素又给网络编码在无线环境中的应用带来一定的阻碍。如何结合无线网络的优势找到能够最大程度发挥网络编码优势的结合点,是当前无线Ad Hoc网络中网络编码应用研究的关键核心。其中,如何合理设计MAC协议来支持网络编码在无线Ad Hoc网络中的应用是主要挑战之一。本文首先对终端访问共享信道时采用的DCF接入机制和退避机制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采用二维马尔科夫链模型构建IEEE802.11DCF协议的性能分析模型,并在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X形和随机型网络分析系统饱和吞吐量。由分析结果可知,在X形网络结构下,传输速率越大,数据包长度越长,退避窗口越小,那么系统的饱和吞吐量越大。在随机拓扑网络场景下,网络节点数越多,发生碰撞的概率越大,系统吞吐量明显降低。当网络节点数较少时,最小退避窗口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不大,然而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多,若最小退避窗口较小,站点之间随机选择的退避时间相同的概率越大,发生碰撞的概率越大,从而系统吞吐量降低。接下来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并对基于机会侦听网络编码机制和编/译码算法进行详细阐述。在802.11DCF协议的性能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机会式网络编码感知的MAC协议性能分析模型,分析中间节点的编码机会,对引入机会网络编码前后的DCF协议下系统饱和吞吐量进行分析比较。论文分析表明中间节点的编码概率随着阈值增大而减小,但是阂值取值过大或极小都会降低系统性能。为计算阈值的合理取值,本文引入节点容量提升(NCI)性能指标,分析表明最佳阈值的选择与该节点的编码机会无关。根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网络节点的发射功率取值不宜过大,增大到一定值后,发射功率对系统吞吐量并无太大影响。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无线站点的缓存大小对机会式网络编码的编码机会和系统吞吐量带来的影响。由分析结果可知,缓存越大,性能指标越高,然而当缓存增大达到一定值时,平均编码包数和吞吐量基本不变。最后论文以仿真软件OPNET为基础搭建基于机会侦听网络编码的系统仿真平台。论文详细介绍OPNET中802.11无线节点的节点层和进程层中各模块的作用,并在此仿真软件中实现了802.11DCF协议和机会式网络编码感知MAC协议,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协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了两种协议建模分析的结果,分别在X形拓扑结构和随机拓扑结构下证明了802.11DCF协议在引入机会式网络编码之后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少中间节点的传输次数,减少传输时延。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型复杂的机械设备,设备运行的负面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振动是机械设备状况的重要信息,它反映了设备的工作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视觉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控制,智能家居,通信设备等各个领域。图像检测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非接触性和准确性。现在图像检测技术主
J波在心电图中表现为QRS波群末端的驼峰形、顿挫形或尖峰状波形,其预示着恶性心率失常、心脏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作为一些心脏疾病的预测指标。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准
过去数十年里,大电网通过其优势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集中式供电的特点导致其弊端日益明显,难以满足用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近年来,高效环保的分布式发电技术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小容量分布式电源构成的微电网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微电网既可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在大电网故障时与主网断开单独运行。微电网的发展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自身的安全性及其故障处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微电网的概念,以微电网的保
图像匹配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领域内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图像拼接与融合的前提,其研究成果广泛地应用于遥感图像分析、目标识别与运动分析等。   图像匹配方法大致地分为
近年来,随着无线高速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宽带化已经成为无线专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集群通信系统进行指挥调度过程中,系统将向数据宽带化、业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基于
目标跟踪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人类生活、军事侦察、工业生产、医疗诊断、交通管理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研究目标跟踪对人类生活、工程应用等具有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部署在恶劣的远程环境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组播是比单播更有效的通信方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以其在军事、环境监测、智能医疗监测、智能家庭等方而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当前众多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蜂窝网络(Cell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随着时代变迁,人们不再满足于普通视角图像,而是寻求宽视角图像。然而,可以直接获取宽视角图像的广角镜头相对较贵,且图像存在一定程度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