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年龄段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可能危险因素,为KD的早期诊治以及并发CAL的高危人群的识别提供临床线索。方法:选用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住院诊治的201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KD患儿,按照入院时年龄分为三组:≤6个月组、6个月~5岁组、≥5岁组,利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不同年龄段KD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等方面。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201例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和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及年龄、化验指标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IVIG治疗的差异,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1)201例KD年龄主要分布在6个月~5岁,其中1岁为峰年龄;男童多于女童,男女比例1.96:1;发病高峰季节是夏季。(2)本资料中,KD患儿CAL的发生率为20.1%,IVIG无反应的发生率为13.9%。(3)发热持续时间、IVIG治疗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三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5岁年龄组发热持续时间最长、CRP最高,≤6个月组NT-proBNP最高。(H值分别为11.399、11.648、17.7601,P值分别为0.003、0.003、0.000)。(4)肢端改变、颈淋巴结肿大、卡疤红的发生率在三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5岁年龄组肢端改变及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最高、卡疤红发生率最低,≤6个月年龄组肢端改变及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最低、卡疤红发生率最高。(c2值分别为7.280、7.429、17.583,P值分别为0.026、0.019、0.000)。(5)CAL组IVIG治疗前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较NCAL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37、-2.005,P值分别为0.042、0.040)。(6)CAL组的IVIG无反应患儿较NCAL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值为7.444,P值为0.006)。(7)通过Logistics二元回归分析得出:IVIG治疗前的PLR值是KD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OR的估计值为1.006,OR的95%置信区间为(1.001,1.012)。(8)利用ROC曲线图找出PLR临界值,结果示以PLR=68.37为界值点,预测KD患儿发生CAL最佳(P=0.04<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及42%。结论:(1)卡疤红、NT-proBNP升高,对于≤6个月儿童早期诊断KD有重要意义。(2)对于IVIG无反应性患儿,应警惕CAL的发生,密切随访超声心动图。(3)IVIG治疗前的PLR值是KD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以PLR=68.37为界值点预测KD并发CAL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