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贬谪与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既高度囊括了封建时代社会政治的本质特征,又深刻揭示了古代士人基于人生忧患的各种心理流程,同时,它也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古代士人从庙堂到江湖的地位转变,再现他们在沉重苦难中的挣扎与血泪交织而成的整个生命的咏叹。
中国古代的贬谪文学,从《诗经》到屈原的《楚辞》、贾谊的贬谪散文,以至于到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在遭贬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大体是在怨愤格局中发展的,贬谪文学沉湎于幽怨、孤愤的套数,确定了贬谪文学写作的基本方式。
柳宗元,中唐时人,21岁即中进士,26岁第博学宏词科。是唐宋八大家重要的作家之一,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到永州、柳州。在他47年的生命里程中,有14年的美好时光是在贬谪期间度过的,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由于柳宗元贬谪之前所写诗文多为应酬之作,惟有此时才算是进入全面创作的新天地。在诸如雅诗歌曲、赋、古今诗、论、议辩、碑铭、行状、表铭碣诔、墓表志、对、问答、说、传、骚、吊赞箴戒、铭杂题、题序、记、书、启、表、奏状、祭文等多种体例的文字中,真正能体现他思想和文学的精华之处,就是关于哲学、政治、历史的论文和诗歌、杂文、寓言、山水游记的创作。
本文主要简单评论他的辞赋、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和诗歌。对执着理想的咏叹一深得“骚学”的辞赋创作;对社会现实的咏叹---柳宗元的寓言和传记创作;对失意人生的咏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创作;对孤独寂寞的咏叹------柳宗元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