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酚类木质素燃烧热解产物的臭氧化过程的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燃烧或生物质燃料的使用在给世界新能源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在生物质的燃烧热解过程中产生,燃烧热解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这类芳香族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促使它们与大气中广泛存在的氧化剂(例如,OH自由基、NO3自由基、Cl原子、O3)发生氧化反应,达到降解的目的。该类化合物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会导致灰霾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这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生物质燃烧造成对流层O3浓度升高,作为对流层中关键的氧化剂,O3在清除对流层污染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木质素热解产生的酚类化合物不仅会跟随木材烟雾保持在大气气相中,还存在于雾、云滴这样的水相环境中,或者通过冷凝过程附着在生物质燃烧所产生的颗粒物上。考虑到大气沉降、水循环等自然过程,这类化合物还会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目前对于木质素热解产物的报道多集中于其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由于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很难对其氧化降解过程有深入了解。因此,本文选取了结构较为简单的木质素热解产物,苯甲醚(methoxybenzene,MB)、邻苯二酚(catechol,1,2-DB)、3-甲基邻苯二酚(3-methylcatechol,3-MC)、4-甲基邻苯二酚(4-methylcatechol,4-MC)、丁香酚(syringol,2,6-DMP)和4-甲基愈创木酚(4-methylguaiacol,4-MG),采用量子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对该类污染物的结构信息、大气降解过程、相应的动力学性质及水生毒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MB与O3的气相反应过程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M06-2X/aug-cc-pVDZ//M06-2X/6-31+g(d,p))和Rice-Ramsperger-Kassel-Marcus(RRKM)理论探讨了MB臭氧化的详细机制和动力学。完整的反应机理包括初级臭氧化物(primary ozonides,POZs)的产生和分解,以及Criegee中间体在NO、H2O存在下的后续反应。结果表明,臭氧加成到甲氧基所在的碳原子上的路径是MB臭氧化的主要路径,在298K和1atm下,总反应速率常数为2.67×10-21cm3molecule-1s-1。总速率常数及六条分支速率常数均显示出对温度(200-400K)的正相关性。此外,由O3决定的MB的大气寿命为16.41年。这表明臭氧化对于MB在气相环境中的降解并不起主要作用。
  (2)O3引发的1,2-DB在气相和水相中氧化过程的机理、动力学研究
  在M06-2X/aug-cc-pVDZ//M06-2X/6-31+G(d,p)水平下,研究了在大气中臭氧引发的1,2-DB的氧化降解过程。具体反应机理包括O3加成的6个初始反应路径和Criegee中间体的后续反应,在NO和H2O的存在下Criegee中间体的彻底分解的过程。降解产物如马来醛(P10),草酸(P11)和CO2在相关实验研究中也被检测到。此外,重要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由RRKM理论测定。在大气条件下,1,2-DB臭氧化降解的总反应速率常数为1.37×10-18cm3molecule-1s-1,与实验测定值相近。该双分子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和压力成负相关。在对流层大气中O3浓度为7×1011molecule cm-3时,1,2-DB相对于臭氧的大气寿命为12.07天。溶剂效应计算结果表明,1,2-DB更倾向于在水相中发生臭氧化分解。这项工作对1,2-DB的臭氧化降解提供了全面的认识。
  (3)3-MC和4-MC在大气气相及水相中的臭氧化反应过程
  本文对3-MC、4-MC臭氧化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旨在总结这类化合物的反应规律,从甲氧基类化合物的大气反应过程入手,评估此类以前未考虑的反应对SOA形成的贡献,提供这类污染物在水相中的降解方案,并充分评估其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在298K和1atm条件下计算的O3引发的3-MC和4-MC反应的总速率常数分别为7.89×10-17和1.11×10-17cm3molecule-1s-1。通过对这类化合物的大气寿命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化合物的反应活性顺序为3-MC>4-MC>1,2-DB>MB,这与实验结果一致。生态毒性评价表明,在臭氧化过程中生产的大部分有毒中间体和中间产物会转化为对水生生物无害的化合物。
  (4)2,6-DMP和4-MG在石墨烯片层上的非均相臭氧化过程
  具有石墨烯(GP)结构的碳烟颗粒在非均相氧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原子水平上对木质素热解产物的非均相氧化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2,6-DMP和4-MG在石墨烯片层上的非均相臭氧降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潮湿的天气状况下,吸附在GP片层上的2,6-DMP和4-MG更容易发生臭氧分解。此外,在NO和H2O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初级臭氧化降解产生的Criegee中间体会继续发生后续反应。在水相和气溶胶颗粒中,2,6-DMP的臭氧化总速率常数分别为4.62×105and4.77×107M-1s-1(298K,1atm)。4-MG的水相臭氧化总反应速率常数为2.28×104M-1s-1,吸附在GP上的4-MG臭氧化总反应速率常数为1.14×105M-1s-1。根据生态毒性评估,大部分转化产物都对水生生物友好。
其他文献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有催化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残基去磷酸化的功能,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目前的研究发现,人体中含有107种PTPs。SHP-2、PRL-3和PTP1B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中的重要成员,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例如,SHP-2的过度表达会导致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PRL-3在结直肠癌、肝癌和卵巢癌中高表达;PTP1B的异常
学位
纳米管作为纳米材料的一类分支,由于其纳米尺度的管状结构而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纳米管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如药物载体、化学传感器、光电纳米器件等。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碳纳米管、二氧化硅纳米管以及一些金属纳米管材料上。基于高聚物材料良好的可塑性、生物相容性以及表面易活化等性能,本论文致力于高聚物基纳米管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通过软/硬混合模板方法制备A
学位
纳米团簇因在诸多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催化、药物传递、生物感应以及医疗诊断等,具有可观应用前景,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作为实空间分辨率超高的研究手段,在过去几十年间,被研究者们大量应用在对纳米颗粒的研究中,但是从结构已知的团簇出发去研究和理解单个颗粒性质的报道几乎空白。而近年来大量纳米团簇晶体结构的报道为这一研究提
学位
作为一类新型的电化学储能材料,本文开展基于沸石咪唑酯框架(ZIFs)衍生体的含氮复合材料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ZIF-67材料作为前驱体制备合成了具有大量微孔结构的多孔金属钴-氮-碳(Co-N-GC)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载硫骨架时,该复合正极材料表现出相当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当硫含量为70wt%时,S@Co-N-GC正极在0.05 C下的首圈放电比容量达到1670 mAh g
学位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保护的日益严峻,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开发具有洁净、质轻、廉价和原料来源广以及可制作成柔性大面积器件等优点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青睐。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不仅合成工艺相对简单、单分散性好、结构确定、批次性好和污染少等优点,以及有机小分子具有材料来源广,分子结构可控和载流子迁移率高等特性,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学位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和能量密度(2600 Wh/kg),有望成为下一代高效的储能体系之一。但是锂硫电池中硫及放电产物硫化锂的绝缘性,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的体积膨胀,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穿梭导致活性物质的损失以及金属锂负极安全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商业化进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协同物理限域、化学吸附和催化转化作用构筑了一系列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和改性隔膜,对所制备的锂硫电池
学位
在铁电器件中,铁电畴翻转是其功能特性实现的物理本质,电场驱动下的非易失性铁弹性翻转是铁电畴翻转的有效途径,可广泛应用于低能耗的传感、驱动、信息存储和磁电耦合等器件中。然而,在器件集成的传统四方相铁电薄膜(PZT)中,铁电薄膜受到衬底的束缚,伴随着铁弹性翻转的铁电畴反转动力学过程被抑制,导致电场驱动下非易失性铁弹性应变在PZT薄膜集成的器件中难以实现。在局域范围内,PZT薄膜内如果铁弹性a/c畴结构
学位
锌黄锡矿Cu_2ZnSn(S,Se)_4(CZTSSe)太阳能电池具有与Cu(In,Ga)Se_2(CIGS)相似的晶体结构,且其元素丰度更高,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理想替代品。目前,CZTSSe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2.6%,但仍然远远低于CIGS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22.6%),制约CZTSSe光伏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较大的开路电压(V_(oc))损失。通常,在CZTSS
学位
随着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低成本的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技术备受关注。通常,硅中的金属杂质通过酸洗和定向凝固去除,硼通过造渣去除,磷则通过真空条件去除。然而由于除磷所需要的真空条件苛刻,因此系统地探索一种有效地除磷的新工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本论文提出采用低成本造渣工艺,参照实际工业生产的大气环境条件,深入研究CaO-SiO2-CaF2渣系的除磷工艺与机理,取得如下结果:(1)用正交分析
学位
不同药物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特别是环丙沙星,因其致命性,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这些药物代谢不全,使其存在于水生环境中。因此,它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用于处理水的各种材料,如石墨烯、生物炭、碳纳米管、粘土矿物和蒙莫里龙石等。生物炭从废物生物量中获得,在改变环境补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提高土壤肥力、减缓气候变化和水处理等  为了利用生物炭的多功能性,本文研究了在450℃温度下通过热解产生的不同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