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视野下《论语》核心概念词“礼”的英译解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儒家经典的代表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学问,内容涉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从16世纪开始,《论语》相继被译介至西方,其英译本目前不下四十种,并且不断有新英译本问世。儒家经典英译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并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本文选取《论语》的三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即辜鸿铭英译《论语》本、林语堂英译本和许渊冲汉英对照《论语》,依据德国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视域融合原则来评析《论语》核心概念词“礼”(Li)的英译,探讨不同译者在各自视域融合视角下的译本差异。视域融合为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大原则之一,指一个视域与另一个视域的碰撞与交融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视域融合分两个阶段,先是通过译者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之间的融合,形成译作视域,然后再与目的语文化视域融合,形成新的理解视域。在翻译时,译者通过译者本身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的相互碰撞与交融,产生对源语文本新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将新视域以浸润着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呈现出新的文本。由于译者与读者在时间、文化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译者不断接受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并与同时代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视域。在融合了译者视域、原作视域和目的语文化视域之后,《论语》英译本呈现到读者面前,传播给目的语读者。本文就辜鸿铭、林语堂和许渊冲三位译者各自的生活时代背景、教育背景和翻译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论语》三个英译本形成的不同视域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从文化内涵意义上将核心概念词“礼”(Li)分为五类,即道德规范、礼教文化、典礼仪式、文质彬彬和法则制度,并对三位译者的不同译法逐一分析,了解其在不同文化内涵意义下的翻译特点;从横向上将《论语》中出现75次的核心概念词“礼”(Li)分为五类进行分析;从纵向上将三位译者的不同译法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对三位译者的不同译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具有非凡的文化底蕴及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本文从《论语》核心词―礼‖(Li)的五类不同文化内涵意义出发,对其重新厘定,以视域融合原则为视角,对三位译者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在翻译《论语》前,译者需对核心概念词有系统了解,最好在附录部分添加对核心词的分类解析;在翻译核心词―礼‖(Li)时,采取汉语拼音及括号内加注的翻译方法,同时采用添加脚注的译法,阐明其文化内涵意义和深刻思想,以期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能更好地传达原作文化内涵的目的。
其他文献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是一种以开放访问和大规模参与为目的的在线课程,是世界教育领域新兴的课程模式。本文对MOOCs课程模式之于高等教育的贡献及其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
本文采用追源溯流的方法,分析了唐代以诗赋取士制度产生前,中国历史上以文才取士标准形成发展的过程和原因,进而分析了这一标准对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共分三章,正文前的
1914年5月,章士钊在日本创办了主张朴实说理的偏政治性综合类杂志《甲寅》,试图以同人为基础,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公共话语空间。本文以《甲寅》杂志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通讯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仔猪异地购运也日渐频繁。需要加强仔猪异地购运过程中的购运天气、购运人员与购运路线、购运密度、购运车辆的卫生清洗消毒、购运护理等方面的注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铁凝以她独特的笔触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女作家。她先后创作了百余篇短、中、长篇小说,至今还保持着不衰的创作势头。铁凝在小
企业大学是职业教育适应新情景和新需求在企业内部发展的新形式,也是企业提升培训效果、完善知识管理和促进战略协同的新方式。文章从职业教育视角出发,分析了企业大学产生和
目的 通过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首次大剂量联合术后5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第一即是“气韵生动”。“气”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也可将气韵理解为“气势+灵韵”,是
报纸
<正>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患者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研究表明,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好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首要因数。[1]倍他
袁枚是清中叶杰出的文学家。他不但以诗和诗歌理论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有着较高的散文创作水平,在当时就很有影响,受到舒位和程晋芳等人的高度评价。袁枚本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