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采取教育手段提高师生使用媒介的效果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师生对课程的理解,是课程理念和计划转化为课程行为的前提,是课程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小学低段媒介课程研究领域存在着研究数量少、理论体系零散、实践探讨缺乏等问题。小学低段作为媒介课程开发的重要对象,其对媒介课程的实施成效到媒介素养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推广、实施。分析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实施媒介课程还存在着种种困境,尤其在课程理念的更新以及课程的推广实施中表现出困惑与混乱。基于此,本研究以小学低段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小学低段儿童实施媒介课程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地区教育条件下小学低段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并提供了案例的解析。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问题的提出、概念界定、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次,对媒介课程进行理论概述。首先对媒介课程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介绍目前国内外存在几种理论流派,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媒介课程开发的不同范式。再次,分析小学低段媒介课程资源并提出开发的策略。将媒介课程资源进行归类处理,划分为网络音像、电视广播与纸质等三类资源类型。认为要切实提高小学低段师生对媒介课程的解读水平,需要树立正确的课程开发理念;编制有特色的教材内容,优化媒介课程文化和教育条件;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合理的课程评价,建立媒介课程导向机制。另外,采取主题设置的方法,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资源进行归类梳理。提出了四种主题的课程开发,为学校教学提供资源整合建议。修改三种应用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适用的教学条件,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最后,针对小学低段媒介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作出展望,最后对教育行政机构、教师和未来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