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正渗透膜电生物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ze65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水含有丰富的生物质能,可以看作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有效回收其中的生物质能对于减轻水体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沼气;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曝气,降低能耗;而且膜可以截留增殖缓慢的厌氧微生物,提高处理效率;目前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微滤膜/超滤膜无法截留溶解性污染物,而且在厌氧反应器中膜污染严重。正渗透(FO)是仅依靠渗透压驱动的膜分离过程,水分子自发地通过半透膜从水化学势高的原料液部分渗透到水化学势低的汲取液部分,可用于从污水或海水中提取饮用水。本研究将FO膜作为AnMBR中的分离膜形成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保持AnMBR可提取生物质产能等优势,改善AnMBR性能。另外,我们结合微生物电解池(MEC)和AnOMBR,形成厌氧正渗透膜电生物反应器(AnOMEBR),以阳极强化降解有机物,阴极强化产甲烷;而且通过在FO膜表面安置不锈钢网阴极,实现膜污染的有效控制。本文主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实验研究。(1)考察AnOMEBR在汲取液反向渗透、产气组成、甲烷产量以及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性能,并与AnOMBR对比,分析电场对AnOMEBR性能的影响。汲取液采用乙酸镁溶液,外加电压为0.5 V。实验结果表明,AnOMEBR和AnOMBR的原料液电导率增加速率分别为0.08 ms/(cm·d)和0.11 ms/(cm·d),盐度累积现象较文献相比大大减轻。在AnOMEBR中,电极的存在可以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其COD、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98%、57.77%和77.29%,处理效果优于AnOMBR(96%、51.43%和73.22%)。AnOMBR和AnOMEBR中的甲烷产量分别在0.254 L/gCOD和0.281 L/gCOD左右,AnOMEBR中的甲烷产量较AnOMBR提高了11.07%。AnOMEBR中能量增益大约为0.537 kJ,也就是说AnOMEBR虽然比AnOMBR增加了电耗,但是其多产生的甲烷可以弥补这部分电耗。(2)考察AnOMBR和AnOMEBR中的膜通量变化,结合反应器中EPS、SMP、蛋白质、多糖的测定,分析AnOMEBR中的膜污染减轻原因。结果表明,AnOMEBR中膜的运行周期为AnOMBR的1.27倍,膜污染速率显著降低。由于静电排斥作用,AnOMEBR中的不锈钢网阴极会抑制荷负电物质沉积在膜表面。而且,AnOMEBR中的LB-EPS和SMP含量低于AnOMBR,平均降低8.93%和23.92%,反应器内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低于AnOMBR,平均降低12.75%和17.89%。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正逐渐转变着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方式,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虽然这经历了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但不得不承认
怎样正确解答问答题,是初中同学深感困惑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语言水平不够高,考虑问题不全面,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等缺点。我认为解问答题,必须做到弄懂题意,抓住要害,说理有据,结论
军事体能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部队战斗力获得的重要途径。围绕着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在实战化背景下,如何积极推进军事体能训练实战化,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
目的:为了解黄鼠疫源地的类型,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12种与疫源地相关的量化因子,进行多因素分析,所有数据用微机进行聚类分析(欧氏距离系数).结果:赤峰市鼠疫疫
本文借由分析2012年巴基斯坦博雅航空BHO213班机事故原因,从风切变天气形成、机组资源管理、飞行员培训等角度,对风切变天气下的运行风险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预防和应对风切
<正>近两年笔者在下乡进行棉花田间指导时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棉花生产,特总结出来以飨读者。一、死苗问题1、低温高湿引起的棉花病害。4月10日以前播
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手机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手机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跌落导致手机故障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失效模式之一,对手机的返修率和客户体验带来巨大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外语教学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以鱼”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
吉林市丰满区委组织部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深入基层,凝聚群众力量,组织党员干部全动员、齐参与,共同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一是坚持以&#39;党建统领&#3
目的观察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Ⅱ、Ⅲ支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CT扫描确定卵圆孔位置及穿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