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污泥热解制油及热解油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污水处理的迅猛发展,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的产量也急剧增加,污泥的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污泥热解制油技术不但有助于解决污水污泥处理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油,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几种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基本特性,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热重-差热-红外联用分析(TG-DTA-FTIR),研究了污泥失重规律和热解动力学特性,对污泥热解析出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的挥发分较高而固定碳含量较低,不同污泥的发热量、元素组成和灰分含量差别较大:污泥的热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分析出阶段,第二阶段是污泥失重的主要阶段,热解失重是由有机物的分解引起,在第三阶段中,失重是由于无机物和残余有机物引起;热解的第二阶段可以用一个二级反应来描述;污泥热解产生的不凝结气体(NCG)有CO2、CH4、CO和NH3;污泥热解油(OFS)主要组分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及其化合物、酯类、醛、酮、羧酸、含氮化合物、酚、醇和水。 在热分析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污泥固定床热解制油装置,并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热解终温对热解产物产率分布和产物特性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热解油的成分。研究表明:在250℃-600℃试验温度范围内,热解油产率存在最大值;在250℃-500℃范围内,热解油产率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而增加,在500℃时达到最大值,当温度继续升高时,由于热解气中的大分子发生二次反应的速度加快,热解油的产率逐渐下降;在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内,残炭(Char)的产率和H/C摩尔比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而减小;不凝结气体的产率在整个温度范围内随着热解终温的升高而增加;通过GC-MS联用分析,发现热解油的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多种化合物,热解油分为两相,水相中的芳香族化合物、酯类、酸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和类固醇类含量较高,其中酯类含量最高;油相中饱和烃、含氮化合物、酮类、醇类、类固醇类以及酯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其中含氮化合物含量最高;热解油中含有大量有提取价值的化学组分。 为研究不同型式反应器对污泥热解特性的影响,自行设计了污泥流化床热解制油试验系统,并进行了热解试验,分析了反应条件对热解产物产率分布、不凝结气体(NCG)组分组成、残炭(Char)特性和热解油(OF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0℃-600℃温度范围内,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不凝结气体的产率逐渐增加,残炭的产率减少,在500℃以下,残炭产率减少较快,在500℃-600℃之间,残炭产率减少缓慢:热解油的产率在300℃-500℃范围内,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500℃时产率达最大值,热解温度超过500℃以后,热解油产率逐渐减少;污泥热解产生的不凝结气体主要由CO2、 CO、H2、CH4、C2H4、 C2H6、C3H6和C3H8等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甲醇、氯代甲烷、乙酸、氨气等物质;热解温度对不凝结气体主要组分体积百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在低温段,不凝结气体以CO2为主,在40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它气体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而CO2的含量减少,在600℃时,CO的含量超过CO2;不凝结气体热值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减小,随后增加,600℃时达到最大值:较小的粒径对热解油的生成有利,随着粒径的增加,不凝结气体和残炭的产率增加;在相同的热解温度下,随着气相停留时间的增加,不凝结气体的产率增加,热解油产率减少,而残炭的产率基本不变。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反应条件下获得的流化床热解油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油具有高粘度,在20℃时呈现非牛顿流体特性,表观粘度大于250mPa·s;热解油密度大于1×103kg/m3:热解油呈明显的酸性,pH值在3左右,并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油干燥基C含量增加,O含量减少,H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N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H/C比减小;热解油中的O含量较多:污泥热解油的燃烧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轻质有机物挥发后与氧发生均相燃烧,第二阶段为难挥发有机物与氧发生非均相燃烧,说明污泥热解油的热稳定性明显好于农林生物质热解油;污泥热解油中含有大量易挥发成分,易于着火燃烧,且热值较高,燃烧生成的灰分极少,可直接作为燃料油在锅炉和加热器等设备中燃烧;根据热解油的特性分析,污泥热解油虽然具有作为柴油的基本条件,但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良;根据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解油中含有水、烷烃、烯烃、炔烃、羧酸、芳香族化合物、醇、酯、醛、酮、含氮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根据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确定了热解油中35种主要化合物的成分和分子结构,在每个试样中,这35种化合物的峰面积都占总面积70%以上;这些化合物可分为:苯类化合物、烯烃、羧酸、多环芳烃、含氮化合物、含氯化合物和酯类;热解温度对热解油组分的含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400℃-600℃之间,烯烃的含量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酯类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减少,羧酸的含量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有少量的减少,含氮化合物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加然后减少;苯类化合物在400℃的时候含量较少,在500℃以上时含量较多;在550℃以上时热解油中有较多的多环芳烃(PAHs),而当温度小于500℃时,没有检测到多环芳烃(PAHs):从对热解油的组分随温度的变化可知,污泥热解时,400℃时热解油中酯类的含量占绝对优势,而在600℃时,各种组分的分布较400℃时均匀,其中烯烃的含量最多;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轻油和重油的含量比呈增加的趋势;物料颗粒较小时,羧酸和酯类的含量较高,其它组分都低于大颗粒污泥热解油。 根据固定床和流化床热解制油的试验研究,对比了固定床和流化床热解制油对热解产物分布和热解油的影响,结合国内外在污泥热解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污泥热解制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在固定床热解终温与流化床热解温度相同时,流化床热解油产率高于固定床;固定床热解油成分复杂且分散,分为水相和油相两相,而流化床热解油成分相对较少且集中,为均匀的单相:固定床在较低热解终温下产生的热解油中含有PAHs,而流化床只有在热解温度达到500℃以上时,才检测到PAHs。
其他文献
车辆动力系统不断向高紧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废气涡轮增压仍是提高柴油机功率、减轻单位功率重量、减小外形尺寸、降低燃油消耗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增压的作用就
9月29日上午10时许,由佛山市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办、顺德盆景协会承办的迎国庆盆景精品展在德胜文化广场隆重开幕。顺德盆景历史悠久,是岭南盆景的发祥地之一。顺德区
过滤器盲板是压力容器端盖密封技术的一部分,由于要求装拆较频繁,且随着应用场合的增多和使用要求的提高及压力容器密封技术的发展,各种快速开关盖式密封技术正大量应用于盲板结构设计中。本文首先针对国内外现有几种典型过滤器快开盲板结构特点及承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天然气过滤器快开盲板结构即D型螺栓双“O”形橡胶环天然气过滤器快开盲板结构。该结构的突
本文以167FML汽油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试验测试建立其一维热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在模型校验的基础上,根据开发目标对发动机性能进行了分析优化。同时,针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出现
大量的中低温余热资源,广泛存在于建材、冶金、化工以及轻工业等工业行业中,对这些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对于低品位能源利用技术研究的更加深入,许多学者提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不同输出产品需求的喷射式发电制冷循环系统。目前,诸多学者主要对采用纯工质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以及经济性能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并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对采用二元混合工质的循环系
茶黄素是指红茶中可以溶于乙酸乙酯的物质,它呈橙黄色,是由多酚类及其衍生物的氧化聚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茶黄素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前景,它拥有抗氧化、
大豆胚芽是大豆加工中的副产物,用其提取得到的胚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本文立足于大豆胚芽的综合利用,开发富含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的大豆胚芽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
聚3-羟基丙酸(P3HP)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聚羟基脂肪酸(PHA)。P3HP作为新型高分子生物材料,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降解性和较高刚性,还具较好延展性和拉伸性能等,被视
新型加压转鼓过滤机是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可以全自动连续操作运行,整体密闭,工作环境卫生、安全,可以用来过滤易挥发和有毒的物料。它主要用在清洁卫生的制药、食品行业,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