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稳定或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重建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周围血管病变,这些事件导致了最高的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早期预防和控制ASCVD发病的风险因素可有效降低ASCVD患病率和死亡率。数据表明,近些年肥胖人群的增多加大了心血管疾病患病以及死亡风险。以往的研究表明,肥胖或超重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在于内脏脂肪组织的积累,而内脏脂肪组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有人提出内脏脂肪代谢分数(Metabolic Score for Visceral Fat,METS-VF)可以作为评价内脏脂肪的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METS-VF是否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一项于2013年-2018年开展的前瞻性研究“中国东北农村心血管健康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了位于辽宁省东、南、北三个方位的三个县级市,三个镇,26个村。共招募了当地常驻村民共计11956人,年龄大于等于35周岁,排除已发生ASCVD事件、妊娠或近期有怀孕计划、患有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者,其中有8930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的研究对象需进行体格测量、问卷调查以及血液采集。于2018年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收集新发生的ASCVD事件,包括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致死性冠心病,并记录各事件发生的日期。根据基线METS-VF四分位间距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构建ASCVD的COX风险预测模型,计算各因素调整后不同METS-VF组发生ASCVD事件的风险比,调整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以及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抵抗代谢分数(metabolic score for insulin resistance,METS-IR)等,绘制不同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将METS-VF与其他指标进行对比。数据分析采用IBM SPSS 22.0软件以及Medcalc软件,在统计学分析中,双侧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最终共纳入8190人,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4.66年。共发生420例ASCVD事件,总发病率为125.84每1万人年,95%的可信区间为(113.88-137.80);通过METS-VF分组观察,发病率随着METS-VF的升高而升高;男性发病率127.80每1万人年,95%的可信区间为(110.11-145.49),女性发病率124.14每1万人年,95%的可信区间为(107.91-140.37),总体来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METS-VF≤6的人群相比,6<METS-VF≤6.47,6.47<METS-VF≤6.84,和METS-VF>6.84的人群ASCVD事件发生风险分别增加41%、46、83%[分别为HR=1.41(1.02-1.95)、1.46(1.07-1.99)、1.825(1.31-2.55)],p value for trend<0.01。与BMI(AUC=0.530)、WHt R(AUC=0.576)、TG(AUC=0.569)、FPG(AUC=0.563)、HDL-C(AUC=0.519),LAP(AUC=0.572)、和VAI(AUC=0.555)比较,METS-VF(AUC=0.608)能更好鉴别ASCVD事件的发生概率。结论:本研究发现METS-VF是发生ASCVD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因其有指标容易获得和容易计算的优点,仅仅通过简单的评估即可得知ASCVD的患病风险,有利于实施个体化预防和干预,从而降低ASCVD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