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及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hg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游离CD40L (sCD40L)表达水平及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取209例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61例)、稳定斑块亚组(79例)、无斑块亚组(69例),选取同期87例无卒中病史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不稳定斑块19例,稳定斑块44例,无斑块2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四组的CD40-1C/T基因多态性并测序鉴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四组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然后进行比较说明。结果:(1)病例组CC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31.6%对17.2%;χ2=6.353,P=0.012);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8%对39.1%;χ2=10.689,P=0.001);病例组血清sCD40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97±1.20)对(2.69±0.88);t=-10.194,P<0.001]。(2)不稳定斑块亚组CC基因型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55.7%对31.6%;χ2=8.194,P=0.004)和无斑块亚组(55.7%对11.6%;χ2=28.849,P<0.001),稳定斑块亚组显著高于无斑块亚组(31.6%对11.6%;χ2=8.547,P=0.003);不稳定斑块亚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77.1%对54.4%;χ2=15.341,P<0.001)和无斑块亚组(77.1%对32.6%;χ2=51.401,P<0.001),稳定斑块亚组显著高于无斑块亚组(54.4%对32.6%;χ2=14.218,P<0.001);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sCD40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且均高于无斑块亚组[(4.63±1.15)对(4.19±0.99)对(3.13±0.98);F=36.815,P<0.001)。(3)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2型糖尿病、TC、LDL水平增高以及C等位基因均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sCD40L的表达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血清sCD40L的表达水平。(2) 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相关,C等位基因增加了斑块的易损风险,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含水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laudin-5和肿瘤坏
目的:  通过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足细胞Galectin-1及足细胞表面标志物podocin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Galectin-1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转染Galectin-1siRNA抑制人足细胞Galectin-
研究背景:肥胖及其相关伴发症已成为世界性健康问题,它和环境、遗传、行为及心理等多因素有关。近年来对肥胖基础研究已深入分子水平,其中Mi croRNA(miRNA)在肥胖过程中的相关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是由复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研究发现,T2DM与认知功能损伤存在着必然的联系,T2DM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明显增加。
目的:探讨ADAMTS1基因SNPrs428785和SNPrs2738两个位点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聚合酶链反应
第一部分:TNF-alpha和microRNA155在幼鼠MTLE模型癫痫持续状态后及内侧颞叶癫痫患儿中的表达目的: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 MTLE)中的作
生物传感技术是由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高新技术。利用该技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装置,可以通过识别元件和换能器将被测物质浓度转化为可检测的光、电等信号。比色传感器因其光信号检测简便快捷,在分析检测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尤其是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 NPs),因其独特的光学特性使比色传感器的灵敏度得到大大的提
第一部分、能谱CT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对肺结核、肺炎、肺鳞癌、肺腺癌等四种肺结节或肿块进行能谱增强扫描,探讨肺结节或肿块的能谱曲线、能谱参数
目的:   GITR/GITRL是一对共刺激分子,反映了体内Treg的数量及功能状况,参与了体内复杂的免疫系统的反应。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检测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干预组
本文对NOR1基因促进CB1954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机制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㈠NOR1基因扩增与稳定细胞系的建立。通过分子克隆的方法从EST克隆中获得含有126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