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国许多传统手工艺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当下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篇论文就旨在探索传统手工艺产业如何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本文选用宜兴紫砂壶作为范例研究,分析其经久不衰的缘由。宜兴紫砂壶从明代兴起之后一直处于中国茶具的主流地位,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文化产品,通过对宜兴紫砂的发展历史梳理,笔者发现紫砂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关键原因在于其所依托的茶饮模式的存续,同时通过与其他茶饮器具兴衰历史的对比,本文认为,一种文化产品的兴衰取决于它所依托的“文化模式”的存废。“文化模式”是附于文化资源之上的行为模式,以宜兴紫砂壶为例,他的文化模式就是自明代流行至今的茶饮风尚,这种茶饮风尚是紫砂壶能够兴盛至今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文化资本理论做进一步理论分析,根据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一般被简化为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再通过“文化产品”进而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过程。本文分析“文化模式”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现“文化模式”的存在与否决定了文化资源能否顺利转化为文化资本。这是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一个潜在的规律,这一规律的被揭示,对于当下有效地运作文化产业管理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的困境主要是难以实现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顺利转化,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传统手工艺所依托的文化模式的缺失。因此,作为文化产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管理者,一方面可以将以往的文化模式看作一种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当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状态培育新的文化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对微观文化模式进行研究,丰富了文化模式概念的内涵及运用范围。同时,给出了文化模式在传统手工艺产业管理中的具体运用途径,为其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管理方法提供了实际运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