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展宽介质中电磁感应透明到Aulter-Townes分裂渡越及光的传播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5987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在多能级系统中发现了若干量子干涉效应,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EIT)。EIT的研究不仅对于基础物理原理的探索非常重要,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价值。比如,利用EIT可实现无粒子数反转激光、相干粒子数交换、Kerr非线性增强、慢光与量子存储等,从而可为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量子调控与精密测量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所谓EIT是指利用控制光场诱导的量子相消干涉效应使探测光场的吸收谱从单峰变为双峰,即在吸收谱中打开一个透明窗口,从而可使探测光场无损耗地通过共振吸收介质;同时,EIT效应还可显著改变体系的色散和极大地增强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效应。EIT的发现开辟了弱光条件下强非线性光学研究的新领域,许多与此有关的新效应和新现象不断被人们发现并在实验上予以证实。EIT体系的吸收谱线形与源于Autler-Townes分裂(Autler-Townes split-ting简称ATS)效应所导致的吸收谱线形有些相似,即在吸收谱共振频率附近都有透明窗口产生,但二者物理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与EIT不同,ATS的物理本质是交流Stark效应,即粒子的能级结构在外加光场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使光吸收谱的轮廓呈现为两个对称的洛伦兹峰的形式。ATS现象自发现至今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原子分子光谱探测等领域。由于吸收谱中透明窗口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告诉人们所观察到的谱线是属于EIT还是属于ATS,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造成了对有关现象认识(包括实验上难以辩认,理论或理解上令人困惑)混乱的局面。通常人们对二者的实验判别一般依赖于经验,在理论上也只做某些定性的分析。此外,对于EIT的研究,因为常用的A型、V型及梯(ladder)型三能级系统具有类似的几何拓扑性质,且理论处理方法也类似,所以人们认为这些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的机理应该是相同的。随着实验研究的进步和理论探索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同体系的量子干涉效应在本质上是存在区别的,但至今在理论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分歧。由于量子干涉效应在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上的诱人前景,亟需对若干典型系统中的EIT及EIT和ATS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澄清有关概念并解释有关实验结果。另一方面,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人们必须考虑在室温下原子、分子或固体材料中的量子干涉效应。对于这类系统,许多消相干因素(如非均匀展宽)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实验研究表明,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引起量子干涉效应特性的重大改变。然而,至今这类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的理论研究还不多或不够深入,有关实验现象还亟待理论解释。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有关实验结果与理论进展建立发展研究各种条件(特别是室温条件)下EIT效应的理论方法;借助该方法对Λ型、V型及梯型等系统中的量子干涉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并明确地提出EIT-ATS渡越(EIT-ATS crossover)的概念。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非均匀展宽A型分子系统中的EIT-ATS渡越现象及光脉冲线性与非线性传播特性的研究。首先,使用留数定理和光谱分解法(spectrum-decomposition method)证明在线性情况下探测光场与控制光场同向传播时体系存在EIT-ATS渡越,而在探测光场与控制光场反向传播时不存在EIT,因此也就没有EIT-ATS渡越现象发生;其次,将有关结果与超冷条件下体系的量子干涉效应性质做了详细比较,所得理论计算结果与近期报道的实验结果相一致。最后,研究了该EIT体系中的非线性脉冲传播。应用多重尺度技术,导出了探测光脉冲在室温条件下传播所满足的非线性包络方程。研究表明,在开放A型分子系统中可以实现稳定传播的超慢光孤子。该研究所得理论结果对探索分子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的实验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在相干分子光谱学、精密光谱测量、分子量子态操控和非线性脉冲传播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2.开放非均匀展宽V型分子系统中的EIT, ATS及EIT-ATS渡越现象的研究。首先,使用光谱分解法系统地分析了V型热分子系统中探测光脉冲的吸收谱特性。研究表明在探测光与控制光同向传播时体系存在EIT效应,同时也存在EIT-ATS渡越。这一结论颠覆了以往人们对V型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的认识。因为之前的理论认为V型冷分子系统不存在EIT及EIT-ATS渡越;其次,研究了探测光与控制光反向传播的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形下也可产生EIT。我们的研究还澄清了该系统中光学烧孔与饱和吸收的作用。该研究所得理论结论不仅很好的解释了近期报道的有关实验结果,而且对深入理解非均匀展宽系统中量子干涉效应特性和用于选取或确定相干分子实验参数等都有较重要的意义。3.开放非均匀展宽梯型系统中的EIT-ATS渡越现象的研究。在该研究中进一步发展了光谱分解法,以清晰统一的方式分析比较了梯型(梯形-Ⅰ和梯形-Ⅱ)系统中EIT、ATS及EIT-ATS渡越等诸多现象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证明当波数比kp/kc≈1时(kp与kc。分别为探测光与控制光的波数),梯形-Ⅰ型和梯形-Ⅱ型系统中都有EIT现象存在;当梯形-Ⅰ型系统波数比kp/kc不等于-1且顶能级为里德堡态时,体系中可以存在EIT但ATS遭到破坏,且透明窗口附近有增强吸收现象出现;对于梯形-Ⅱ型系统,如果系统中耦合两个低能级的控制光为微波场,则该系统中存在ATS但不可能存在EIT。该研究提出的有关理论分析方法适用于多种物理条件下梯型系统(包括热原子、热分子及热里德堡原子气体等),所得理论结果与迄今为止报道的相应实验结果相吻合,并在原子分子光谱精密探测、里德堡原子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如何在非均匀展宽介质中利用相干增益机制补偿负折射率超颖材料(negative index metamaterial,简称NIMM)表面极化激元(surface polaritons)的欧姆损耗,从而实现表面极化激元的线性及非线性稳定传播。具体研究结果如下:4.研究了室温下两能级量子发射体掺杂在电介质-NIMM界面上时体系的相干粒子数振荡和表面极化激元的传播。研究表明,在掺杂两能级量子发射体未达到饱和吸收时,表面极化激元传播时的欧姆损耗可由量子发射体提供的相干增益进行补偿,从而实现其稳定的超光速传播。研究还表明基于非相干粒子数振荡和电介质-NIMM界面附近光场的囚禁增强效应,体系克尔非线性效应可得到极大地增强,从而在该系统中可以激发出稳定的表面极化激元孤子(surface polaritonic solitons),其产生功率非常低且以超光速的速度传播。5.研究了室温下具有主动拉曼增益(active Raman gain,简称ARG)的四能级量子发射体掺杂在电介质-NIMM界面上时体系的线性及非线性表面极化激元的传播。研究发现表面极化激元可从耦合到量子发射体的泵浦光场中获得增益,从而可用来补偿其欧姆损耗。另外,控制光所诱导的量子干涉效应使得信号光的增益谱从单峰改变为双峰,从而使得体系尽管有净增益但增益很小,二者的联合效应使得信号光可在电介质-NIMM界面上稳定的传播且具有超光速的传播速度。另外,研究还发现由于量子发射体的量子干涉效应使得表面极化激元的克尔非线性得到极大地增强,由此在界面上可激发出产生功率很低的一维和二维快光表面极化激元孤子。该研究所得结果对实现超快光响应及表面极化激元的长距离传输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及给出的研究结果,对于发展多能级量子体系的量子干涉与非线性光学效应理论及其在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光信息处理与传输、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等应用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其他文献
儿童动画是生动的语言,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积极感知和领悟。以儿童动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儿童动画作品对
文章利用耦合模理论对均匀光纤光栅光谱进行了仿真研究,绘制出不同参数下的反射光谱特性曲线,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光纤光栅频率选择特性和反射特性的影响,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均匀
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年儿童的阅读水平对一个国家整体的阅读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发展,我国对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另外,在全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经会阴尿道成形术的骨盆骨折尿道损伤患者,明确尿道成形术后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压力性尿失禁是骨盆骨折尿道损伤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应用脂肪
碳量子点是一种荧光碳纳米颗粒。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相比,碳量子点具有水溶性好,易于修饰,环境友好,低毒性等优点。因此,碳量子点常作为荧光探针用于金属离子的检测。本文
<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息称,该院骨科主任医师刘忠军带领的团队,经过4年努力,已经在脊柱及关节外科领域研发出几十个3D打印脊柱外科植入物,其中颈椎椎间融合器、颈椎人工椎
有关再障的中草药方剂和单方、偏方治疗的进展情况(1)三才封髓丹:有人认为再障临床分型虽多,但以气阴两虚为多,其他各型在治疗中,也常移行于气阴两虚型。
社会关系就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指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关系的总和。那么,这个总和是指什么呢?就是指权力,是指各种各样的权力。权力是
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能源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水平在海洋开发中的具体体现。海洋工程发展的先导是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用才呈现多样化,其中铝合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