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阐述了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从随机振动、数理统计理论以及大量橡胶隔震垫极限水平位移的数据出发,对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并对并、串联基础隔震的特点和设计方法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给出了基础隔震结构在随机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响应值的计算方法.计算表明,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水平位移最大值的均值响应和均方差响应比不隔震结构的响应值小很多,这样就从随机振动的角度再次证明了隔震的有效性.研究也表明,增大上部结构自振频率与隔震结构自振频率的比值以及增大隔震层的层间屈服剪力都可以降低隔震层最大位移的均值响应.通过对大量橡胶隔震垫极限水平位移试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表明,隔震垫的极限水平位移不仅与隔震垫的直径有关,还与隔震垫的橡胶总厚度、第一形状系数、第二形状系数以及正压力等参数有关;该文还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给出了隔震垫极限水平位移限值和极限剪应变的计算公式.对试验资料的x<2>假设检验结果表明,橡胶隔震垫极限水平位移较好的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而橡胶隔震垫的极限剪应变则服从正态分布规律.根据对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该文就规范中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极限水平位移的限值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该限值给出了建议.在隔震结构随机振动反应分析的基础上,该文还对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计算表明,在设计基准期内隔震结构的失效概率比不隔震结构小得多.根据并联隔震结构的特点,给出了并联隔震结构的等效阻尼、等效刚度的公式;根据并联隔震结构不同类型支座间轴向压力在地震过程中相互转移的特点,提出了考虑支座轴向压力相互转移的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当考虑支座承受的竖向荷载变化时,隔震层的侧移将有所下降.同时指出这种轴向压力转移对整个结构是有利的,是体系本身的一种自适应特性.此外,该文还分析了串联隔震结构的特点,给出了该种隔震体系的等效阻尼、等效刚度的公式;指出通过合理的设计该种隔震体系的参数β,可以轻易的得到周期较长的隔震结构.利用该文推导的简化公式对串联隔震结构进行初步的方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时程分析,可缩短设计时间.利用该文编制的基于SIMULINK的动态仿真程序,可对一般具有滞回特性的隔震结构进行时程分析.对串联隔震结构自适应特性的分析可知,在隔震层的水平位移达到一定值时轴向压力将由橡胶隔震支座向串联隔震支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