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完善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频发,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通过自发地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行动来表达诉求、争取利益,有的争议甚至发生了生命事件。群体劳资纠纷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损害职工自身的利益,大规模停工等也对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群体争议采用集体静坐、围堵交通等方式对社会秩序带来不便。群体性劳动争议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对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乃至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群体性劳动争议复杂性强,处理难度大。由于我国现有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不能有效地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后,劳资双方及相关部门不能有效应对,矛盾不能化解在基层,导致劳资关系进一步恶化,或使群体性劳动争议进入仲裁、诉讼阶段,久拖不决,使劳动关系最终破裂;或使群体性劳动争议演化为非法集体行动,进一步加大处理难度。因此,研究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对如何及时有效化解争议、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所以,本文以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内涵为切入点并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在总结调解对于处理群体性劳动争议优势的基础之上,针对目前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群体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群体性劳动争议的调解机制提出自己的构想。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2013-01-23  作者简介:滕曼曼,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97)  摘 要:大学在科学所提倡的实证主义和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复兴和巨大的进步。然而,人们对于科学的过度崇拜,使得“科学主义”取代了科学。“科学主义”是一个恶兆,给大学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常识的失落、制度的异化、学术共同体的衰落以及学术的技术—资本主义。面对“科学主义”对于大学的侵
在国有建筑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是实现企业与国家效益双重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保障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n-HA/PA66 cage)重建颈椎前中柱稳定性的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
对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得的30—60nm的CaC03进行改性,在纳米CaC03的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致密度的SiO2包覆膜,使其耐酸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采用TKM、RET、XPS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样
目前,中国乡村仍存在社会失序、村治变形、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滞后。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从整个县政层面考虑中国乡村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高等教育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别、性质、特点及应急处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也较丰富,加深了我们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的
外资银行法律规制的依据是人们研究银行监管的重要问题。如果说,外资银行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双重性是对外资银行进行规制的直接反映的话,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并流行的银行监
<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和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促进农业经营服务组织安全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
为研究桑叶作为饲料来源,其不同添加水平对母猪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配种时间相近的长白×大约克经产母猪40头,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中,因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差异,乡村治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差异。东部发达地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