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叶规模利用原料供应系统的收储运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寻求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是全世界共同的话题。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可有效减轻直接焚烧所带来的雾霾天气,避免资源的白白浪费。甘蔗叶是我国南方热带地区一种大宗的农业废弃物,其处理方式近年来颇受社会关注,相关学者针对其综合利用的科学研究也不断扩展和深入。然而,随着甘蔗叶集中规模化利用进程的不断推进,原料的供应系统尤其是收储运体系缺乏有效的运作模式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原料供应不足、收集困难和利用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针对甘蔗叶规模利用原料供应系统的收储运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了2008年~2013年我国甘蔗主产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及全国的甘蔗种植总面积与产量,运用秸秆资源评价方法,计算了近6年来我国甘蔗叶可收集资源总量的拥有现状,建立了GM(1,1)动态预测模型,分析了2014年~2020年我国甘蔗叶可收集资源总量的供应潜力,其中2020年将达到2018万吨。  (2)调研了江苏省和湛江市的秸秆资源利用情况,分析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3种甘蔗叶的收购模式:直接收购模式、间接收购模式和市场收购模式。进行了甘蔗叶机械收集田间打捆试验,对比分析了FSB-1600型方捆机和5120型圆捆机的作业性能,得出了两机型的生产率分别为0.14hm2/h和0.15hm2/h,油耗分别为21.81kg/hm2和42.31 kg/hm2,捡拾损失率分别为14.14%和9.11%。运用农业机械化生产学相关知识,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两种机型的作业成本,得出FSB-1600型方捆机为作业成本为835.28元/公顷或93元/吨,5120型圆捆机的作业成本为927.69元/公顷或103元/吨。  (3)明确了甘蔗叶运输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将甘蔗叶的运输模式分为单点式运输模式和多点式运输模式。单点式运输模式下运输成本只包含初级运输成本,而多点式运输模式下运输成本则包括初级运输成本和次级运输成本。为了便于运输成本的定量计算,将两种模式的收集区域分别抽象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建立了微积分数学模型,推导了两种模式的运输成本计算公式。  (4)探讨了甘蔗叶在储存过程中关于地址选择、场地建设和堆垛管理方面的技术规范,推导了甘蔗叶储存成本的计算方法,测定了甘蔗叶在储存时间、储存环境和储存形态的不同因素水平作用下,其主要成分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储存时间对甘蔗叶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影响极显著,其中存放时间为3个月的水平含量与其他各水平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存放时间间隔为6个月的水平含量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而其他水平之间则无差异,另外,储存时间对木质素含量影响显著,但规律不明显;储存环境对甘蔗叶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含量影响极显著,对木质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储存形态对甘蔗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影响均不显著。  本文系统性的总结了甘蔗叶在收集、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的装备与技术,对甘蔗叶资源收储运的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针对性的探讨了甘蔗叶收集、运输和储藏过程中每个具体环节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为甘蔗叶综合利用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与参考。
其他文献
该论文研究了LY12铝合金等离子体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考察了等离子体微弧氧化对LY12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陶瓷膜的颜色、厚度、相组
本文通过总结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由于U型管特殊的物理尺寸以及土壤物理特性的特殊性,致使现在仍没有准确描述其传热特性的三维数学模型。根据这种现状,文章提出了通过改进和耦合现有的在不同方向上的低维传热模型来建立描述U型管地下换热器传热的准三维传热模型,并模拟了U型竖直埋管地下换热器在各种运行工况下的传热特性。这对于全面、准确的描述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而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
本文目的是研究稻壳在循环流化床燃烧炉内的燃烧特性,为发展大规模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做准备。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煤的燃烧利用,国内外对燃煤循环流化床技术多
  本研究主要内容①以5种不同品种的甜高粱茎秆汁液为原料进行了发酵试验,以便找出不同营养盐配比对酒精得率的影响;②对拟建的以甜高粱茎秆汁液为原料,年产10万t燃料乙醇项目
随着结构轻量化的发展,近年来管材内高压成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汽车行业.该文介绍了另外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液压成形工艺-外高压成形.这种工艺是采用液体介质在空心
论文建立和完善了程序升温脉冲红外分析纳米材料中氧的方法,创新性地引入缓升测得率解决动力学原因引起的偏差;针对纳米材料烧结块体,氧氮难于释放,设计了特殊加浴法,使氧的
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可溶液法制备、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高性能给体材料和修饰层材料的合成,使得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突破了10%。但是在器件物理方
本文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了基于GIS的灌区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充分利用VB提供的Automatio
自从碳纳米管被发现以来,人们就其制备、性质、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碳纳米管的制备主要采用石墨/电弧法,碳氢化合物催化裂解法(CVD).随着纳米材料科学的蓬勃发展,制备
随着电子器件向微型化和细间距方向发展,BGA将成为现代电子封装的主导技术,而PBGA更适用于民用电子产品的要求,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电子封装形式.与传统的红外辐射和热风对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