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花根片对大鼠体内他克莫司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7770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面上雷公藤属制剂种类较多,不同制剂间成分差异明显,临床上将其混淆使用会引起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雷公藤属制剂进行多指标质量控制尤为重要。火把花根片(colquhounia root tablet,CRT)是由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去皮根芯制备而成,相比于同属其他制剂毒性更小,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肾脏疾病的治疗。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但其价格昂贵、治疗窗窄、药代动力学个体差异明显,需要进行严密的血药浓度监测。CRT与TAC均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活性,两者联合应用于肾脏疾病治疗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但TAC与CRT之间是否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还未见报道。目的:(1)比较不同厂家雷公藤属制剂(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昆明山海棠片、CRT)中5种代表性成分的含量差异。(2)研究CRT对大鼠体内TAC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建立HPLC-MS/MS法测定雷公藤属制剂中5种代表性成分的含量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ACE Ultra Core Super Phenyl Hexyl色谱柱,流动相:含5 m M碳酸氢铵的水溶液(A相)-甲醇(B相),梯度洗脱。雷公藤红素:ACE Excel C18-AR色谱柱,流动相:含0.5%甲酸的水溶液(A相)-含0.1%甲酸的乙腈(B相),等度洗脱。应用ESI+和MRM。将测定方法应用于9个厂家共14个批号雷公藤属制剂的含量测定。(2)药代动力学研究检测大鼠全血中TAC的HPLC-MS/MS方法,以子囊霉素为内标。ACE Excel CN-ES色谱柱,流动相为含0.1%甲酸和2 m M乙酸铵的水溶液(A相)-乙腈(B相),梯度洗脱,应用ESI+和MRM。CRT单次给药对TAC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5个合用组,对照组以0.5%CMC-Na溶液灌胃;合用组分别以50,150,300,600,1200 mg·kg-1 CRT灌胃,间隔30 min后各组均给予TAC 1.2 mg·kg-1,24 h内连续采血,测定TAC的血药浓度。CRT多次给药对TAC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合用组。对照组连续15 d灌胃0.5%CMC-Na溶液,合用组连续15 d灌胃CRT300 mg·kg-1,两组末次给药30 min后均给予TAC 1.2 mg·kg-1,24 h内连续采血,测定TAC的血药浓度。(3)CRT影响TAC药代动力学的机制探究CRT预处理后,检测大鼠肝脏和小肠中CYP3A1、CYP3A2、P-gp、MRP2、CAR和PXR的表达水平;建立咪达唑仑体外孵育体系并联合分子对接手段,考察CRT及其活性成分对TAC生物转化过程中关键蛋白的影响。结果:(1)不同厂家雷公藤属制剂中5种成分含量差别较大,CRT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最高,其余品种制剂中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和雷公藤红素含量较高。以5种成分的总含量计,昆明山海棠片中含量最高,其次为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CRT中含量最低。(2)检测大鼠全血中TAC的HPLC-MS/MS方法,线性范围为0.2~200 ng·m 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15%,低、中、高3个浓度质控样本的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99.92%,100.35%,102.52%;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7.15%,96.26%,98.47%。(3)与对照组相比,CRT 5个剂量组(50,150,300,600,1200 mg·kg-1)中TAC的Cmax分别提高了71.70%,226.85,254.42%,148.42%,168.29%;AUC(0-∞)分别提高了10.31%,91.09%,195.30%,156.76%,125.66%。CRT对TAC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存在剂量相关性,Cmax和AUC(0-∞)随CRT剂量递增而逐渐增加,当剂量达到300 mg·kg-1时,Cmax和AUC(0-∞)均达到最大值,随后呈现递减的趋势。(4)与对照组相比,经CRT(300 mg·kg-1)连续15 d预处理后,大鼠体内TAC的Cmax和AUC(0-∞)分别提高了102.78%和71.01%。但与单次CRT给药相比,多次CRT给药后TAC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幅度有所减小,表明单次给药对TAC的药代动力学有更大的影响。(5)RT-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肝脏和小肠中,CRT能够显著提高核受体CAR和PXR的表达水平,而显著降低药物代谢酶CYP3A1和CYP3A2以及药物转运体P-gp和MRP2的表达水平。(6)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初筛结果发现,表儿茶素和雷公藤内酯甲对CYP3A2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其余成分对CYP3A2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能力:雷公藤红素(IC50=8.33μM)>雷公藤晋碱(IC50=22.18μM)>雷公藤次碱(IC50=22.22μM)>雷公藤内酯酮(IC50=75.19μM)>雷公藤甲素(IC50=100.34μM)。其中,雷公藤晋碱和雷公藤次碱对CYP3A2酶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Ki值分别为19.00μM和27.33μM,雷公藤红素对CYP3A2酶的抑制类型为混合型,Ki值和αKi值分别为1.18μM和3.04μM。(7)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次碱和雷公藤红素均能与CYP3A4或P-gp自发结合,氢键、疏水作用力和范德华力是主要的结合相互作用力。Hem508、Ile369、Arg105、Glu374和Phe213是上述5种成分与CYP3A4结合的关键作用位点,Ile336、Val978、Phe332、Phe728、Phe974和Tyr303是上述5种成分与P-gp结合的关键作用位点。结论:本研究建立了HPLC-MS/MS法测定雷公藤属制剂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利于实现雷公藤属制剂的多指标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RT能够显著提高TAC的血药浓度,并且长期服用CRT会对CYP3A1、CYP3A2、P-gp和MRP2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对CAR和PXR的表达产生诱导作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实验和分子对接进一步证明CRT是通过抑制CYP3A和P-gp的活性抑制TAC的代谢和转运。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母体肥胖对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并研究了高脂状态下SIRT1/PGC-1α/VEGFA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胎盘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将6周大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分别进行标准饮食喂养和高脂饮食喂养。饲养6周后,均与标准饮食喂养的雄性SD大鼠合笼,在孕18.5天时,对母鼠进行剖宫产,收集母鼠血清和胎盘组织。一部分胎盘组织用来进行HE染色和CD31免
学位
目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于长期脑血流量减低导致的认知障碍疾病,目前临床尚无批准用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药物。本研究旨在探究天然芹菜籽提取物丁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慢性脑低灌注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小鼠右侧颈总动脉闭塞模型模拟慢性脑低灌注状态,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中突触相关蛋白的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IDEAL-T2WI序列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神经及视神经鞘内脑脊液的定量分析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使用IDEAL-T2WI序列定量分析视神经及视神经鞘内脑脊液含量作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视神经病变(Dysthyroid optic neuropathy,DON)的影像学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30名DON患者(54只眼),30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
学位
【目的】基于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介导的Ⅰ型干扰素(Interferon Type I,IFN-I)生成作用,探究中药复方洁泽1号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感染的效应机制。【方法】1.使用非洲绿猴肾上皮细胞(Vero)作为宿主扩增HSV-2,用收获的HSV-2病
学位
目的:咀嚼肌功能紊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占比最大的亚型,研究表明牙列缺失可能是其诱发和持续因素,本研究通过单侧拔牙法建立实验兔动物模型,探查牙列缺失的咬合改变对咀嚼肌功能的影响,以探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在体定量观测兔咀嚼肌功能改变的可行性。方法:
学位
目的:人微小核糖核酸-215(Hsa-micro RNA-215,hsa-miR-215)与肿瘤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究位于hsa-miR-215结合位点且可能影响其结合的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联,并揭示靶基因对NSCLC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公共信息数据库预测候选遗传变异。采用病例-对照关联
学位
目的:探究miR-218-5p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区小胶质细胞炎症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对8周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急性PD小鼠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
学位
目的: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且病死率与病残率都极高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其病理主要过程为原发性损伤与继发性损伤。当前研究表明继发性损伤是脑出血后影响神经功能修复的主要原因。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是一种细胞膜上广泛分布的g蛋白偶联受体,已被证明是抗炎治疗的一个可行靶点。本研究旨在探究CCR5在脑出血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同一遗传
学位
背景:基于中枢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逐渐成为神经损伤后运动恢复的康复研究热点。基于导航下TMS的皮层配对刺激在研究运动通路脑网络功能状态有重要意义。运动前区在运动控制中起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跨半球运动前区-运动区皮层间联系密切。基于跨半球皮层运动前-运动区间的联系,利用重复配对TMS进行靶向调控,以观察通路兴奋性改变引发皮层兴奋性及可塑性改变成为可能。目的:探索运动前区和对侧半球初级运动皮层间(PM
学位
以山东某老旧小区片区为例,采用高效梯级利用污水低品质热的大温差清洁供暖工艺进行供暖改造,对改造后系统的节能及技术经济性进行探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级污水源热泵+乙二醇换热器结构工艺,可以有效实现污水低品质热的高效梯级利用,降低第二级热泵蒸发器因中水温度过低导致的结冰、胀裂风险,最低可实现中水1.5℃超低温排放;用户侧针对不同末端形式、不同温度的供暖水需求,采用梯级降温供暖工艺,实现小流量、大温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