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课程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自我效能感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切实地开展素质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中共十八大的教育指示,某种程度上解决我国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产生的问题,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内部动机。就隐性课程得研究,国内学者多是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理论阐述,而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则是沿用了班杜拉提出的相关理论。本研究试图通过质性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隐性课程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探究相关变量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本文在隐性课程背景下关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拓宽了研究视角,同时为民族院校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实践证据。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以85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问卷的调查对象。隐性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更多地依赖大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自编《隐性课程认知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1),以及开展大学生团体焦点访谈,从物质-空间类、文化-心理类和组织-制度类课程三个维度,对隐性课程的认知进行了初步探索。结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90-0.940之间),《成就动机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0),《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0)对民族院校隐性课程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开展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隐性课程认知在性别、年级、民族以及专业上存在差异,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民族以及专业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隐性课程认知、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追求成功的因子与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各因子显著正相关(P<0.01),避免失败的因子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P<0.01)。隐性课程认知与社会支持共同预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14.5%的变异,追求成功动机预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3.2%的变异。因此隐性课程认知与社会支持在提升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共同发挥作用,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与主观支持则起着关键作用。根据上述统计结果,结合访谈结果对民族院校隐性课程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开展分析,学校层面对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起到导向作用,学校导向、引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其实施者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除了接受教师的教育,同样离不开父母无微不至心理上的关怀,除了从外部帮助提升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构建"学校、教师、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干预措施,作为提升改进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建议。
其他文献
农业部近期组织全国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2年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三增两减"态势,即粮食、油料、蔬菜面积增加,棉花、糖料面积略减。
领导干部“小圈子”现象在当今社会虽然没有过去的朋党、宗派那样严重,但其客观存在,影响深远,搞“小圈子”的领导干部,只图小集团的利益,而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负责,不对人民的利益
东南亚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红宝石矿床位于越南北部安沛(Yen Bai)的Luc Yen附近。选用越南安沛大理岩型红宝石为研究对象,根据颜色特征分为4大类:浅紫红色、紫红色、深红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群团事业和群团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群团组织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融入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保持和增强政治
研究目标:通过对行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定,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其对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3~2011年行业层面数据,采
单纯性肾囊肿,又名孤立性肾囊肿,兹将我院近4年收治的5例单纯性肾囊肿临床及X线诊断作一分析。一般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7~50岁,平均25岁;左侧3例,右侧2例,均为单腔且
通过研究红宝石中Cr、Fe含量的变化对其吸收光谱以及颜色表征的具体影响,发现当Fe3+/Cr3+含量比接近0时,红宝石多呈紫红色,明度值中等偏高,且荧光强;当Fe3+/Cr3+含量比接近1
为有效并准确诊断出斜拉桥损伤,对基于模式识别的斜拉桥损伤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选取易于测试出的低阶模态频率和部分关键点竖向振型数据为动力指纹,无需模态扩展或模型缩聚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在诊断乳腺癌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112例患者均使用FF
目的研究神经性头痛发病的原因、特点,对其治疗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在100例头痛患者中选取2例较有代表性的神经性头痛患者,对其患病的特点及治疗等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