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是身体健康,维护人民的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基石。为规范和监督食品生产的经营者、销售者,不同国家都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很多国家已经在食品安全领域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为本国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结合自身实际,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食品安全绝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具有政治和民生双重意义的战略性问题,关乎国家的根本稳定,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众有权利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督,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舆论则成为人们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食品安全的舆论监督具有其他监督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缺陷,必须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规范、保护和引导,才能提高其监督效率,因此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研究首先基于国内外食品安全舆论监督文献分析,挖掘食品安全监督的理论基础,从消费者生存权、发展权、知情权、监督权的视角提出食品安全监督的法律意义;接着,本研究基于食品安全监督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的实践发展,从成就和问题两方面对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基于初步分析结论,从食品舆论监督的立法、主体、方式、行为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然后,基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的问题,本研究从食品安全监管的起点、依据、手段、制度设计、社会基础等方面,对域外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借鉴;最后,本研究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保障等方面,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绩效,提出了法律构架和制度运行机制。本研究基于法学视角,同时结合新闻学、传播学相关知识,运用危机管理论、舆论监督理论,从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主要法律问题入手,并且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经验,提出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法律构架及其制度运行机制,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监督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我国食品安全,促进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