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方位词用以指示方向时,有时可用趋向动词代替。这种现象普通话和许多方言中均有出现,且各方言中对此现象的接受度不同。如果我们了解了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的现象是何时、何地、如何、为何发生的,我们就可以为语言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实例,为语言演变的可能机制提供证据,也可以为完善普通话语法系统作出贡献。目前,由于许多相关现象都受到方言的限制,对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我们的研究是第一次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我们从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三个角度调查了这一现象。研究方法主要有:(1)语料库语料的统计与分类分析。(2)方言调查分析。首先,我们使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从不同趋向动词|不同语体|不同方言区著者三个角度对PQV式语料进行了分类分析。我们发现在PQV式(介词+趋向动词+动词,Q是趋向动词汉语拼音缩写)中“P回V”式已经进入了普通话语法系统,“起、过、出”依然在由方言向普通话发展的进程中,其它趋向动词的PQV式依然属于方言现象。其次,我们使用调查问卷与个人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不同方言对趋向动词用作方向词现象的接受程度,我们还调查了另一个相似的语法形式“PA里V”在方言中的分布,试图找出二者之间是否有关联。在方言调查中,我们发现PQV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渐渐式微,PA里V式也是如此,二者倾向于共现。我们还提出了以下蕴涵序列:P来V(?)P去V(?)P进V(?)P起过|出V(?)P回V最后,我们使用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以探究PQV式的可能来源以与与其它相似语法现象的可能关系。我们发现PQV式在清朝中期产生,而PA里V式的大范围使用也是在这一时期。我们还发现,普通话中的PQV式总数、普通话不同语体中的PQV总数、方言蕴涵序列、在古代汉语的出现时间等顺序是相似的。我们还使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分析了PQV式产生的可能原因和PQV与PA里V式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