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社会期间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历经数千年发展的精华,融合着我国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村落消失,特别是留有我国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乡村代表性村落,在发扬村落文化的过程中价值很大,所以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传承刻不容缓。本文以黄土高原地区46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最邻近指数、标准差椭圆以及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首先利用谷歌在线地图提取村落坐标,在Arcgis10.3中建立村落属性图层,分析出地区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根据传统村落在历史时期发挥的特定功能,将村落进行功能类型划分并得出不同类型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得出影响传统村落时空演变和类型特征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具体如下:(1)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村落数量结构在区域、市域尺度都存在不均衡现象;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在各个尺度均呈现凝聚型分布,核心-边缘特征明显且主要分布五大集聚区,但是随着传统村落批复次数的增多,空间分布趋于均匀;传统村落热冷点区空间分布有显著的“东热西冷”的东西差异,总体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空间分布特征。(2)根据传统村落在封建社会期间承担的社会功能以及结合村落形成的肇始原因,将地区传统村落大体分为六种类型:农耕、军事、商贸、宗教纪念、迁移、行政型,每种村落类型均有各自独特的景观特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呈现特点各异的空间分布状态。(3)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类型特征受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以及河流距离和社会人文历史渊源、文化因素以及人口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