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工艺同步生物脱氮除磷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脱氮除磷已成为当今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2/O作为最基本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出水水质不高,尤其难以实现同步脱氮和除磷。为了解决该问题,本课题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以5f-A2/O中试设备为基础,通过设置预缺氧池、好氧非曝气区等区域,采用分段配水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各运行工况下的处理效果,以求达到同步脱氮除磷。 首先分别在厌氧池与缺氧池投加碳源,比较投加后的处理效果,发现缺氧池投加后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厌氧池。其后为保证缺氧池处理所需的碳源量,采用分段配水法,通过中试试验结果证实,分段配水中,TN、氨氮去除率较高,分别为70.1%、93.1%,较单点配水分别增加了8.4%,11.1%,出水总氮和氨氮均值分别为16mg/l和2.8mg/l,能够稳定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同时磷的去除效果显著,TP去除效率为89.2%,SP去除率为89.1%。之后在该流量分配比例下,笔者对四个不同停留时间HRT的工况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在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分别为:1h、5h、5h、8.5h时,中试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好。 其次研究了影响同步脱氮除磷的两大因子污泥龄SRT与溶解氧DO。通过对比间歇排泥和连续排泥试验,发现:在保持污泥浓度恒定的情况下,连续排泥能够有效地增加系统的排泥量,产泥系数由间歇排泥的0.4~0.6KgDS/KgBOD5增加到连续排泥的0.5~0.85KgDS/KgBOD5,最大限度地提高除磷效果,达到同步脱氮除磷标准。溶解氧与硝化反应关系密切,氨氮随DO增加而减小,后期氨氮逐步稳定在2mg/l左右。当在好氧池设置末端非曝气区,可以降低内回流中的DO2~3mg/L,使其基本达到0.5mg/L,保证了反硝化的进行。 最后针对5f-A2/O工艺,基于matlab语言开发运行管理软件,以求对实际操作起到指导作用。 本课题提出在5f-A2/O工艺改造基础上,采用分段配水法,可取得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其他文献
近三、四十年人们对建筑物消能、减震能力的提高已经做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成果中最让人们引以关注的是“结构的保护系统”。人们跳出了增强梁、柱、墙刚度提
砌体结构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结构形式,在我国和美国应用都非常广泛。但由于砌体是由复合材料构成的,其受力比较复杂,所以砌体结构计算理论和构造措施大多来源于试验和长期工程
巨型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是由巨型的构件组成的简单而巨型的的桁架或框架等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与其他结构构件组成的次结构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体系。
学位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是在原有等截面混凝土灌注桩的基础上采用仿生原理发展而来的,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单方混凝土承载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抗
由于钢管混凝土拱桥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设计和施工无章可循等原因,部分已建该类桥梁的设计中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因素。桥梁病害在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着共同
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耐火性强、施工方便等优点,成为住宅钢结构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梁柱连接节点是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目前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造型日益丰富生动,出现了大量有钢连廊连接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结构型式;这些空中钢连廊一般体量较大,型式也渐渐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桩周土沉降大于桩的沉降从而引起桩上的负摩擦力。负摩擦力会引起基桩材料结构强度方面的问题和桩基沉降过大问题。本文从室内试验、现场试验、理论
锦屏一级水电工程坝区地质环境复杂、河谷高边坡结构复杂、岸坡浅生改造作用强烈,并有深部裂缝发育,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突出;与枢纽直接有关的重点部位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对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