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与传承:壮族歌圩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以刘三姐歌圩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yy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歌圩”便是最好的见证,歌圩是人们聚唱会歌的一种活动形式。不同时期歌圩具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内容与结构,歌圩不同时期变迁的逻辑与所在的社会环境有怎样的联系?歌圩如何从集体时期一度式微的状态到市场化改革后重新兴起的,背后蕴含怎样的逻辑,与时代有何关系?本文以壮族歌圩作为研究对象,在广西宜州城区、下枧河流域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收集相关资料。在对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纵横结合地考察了传统时期、集体化时期和市场化改革后三个不同时间段下歌圩的变迁,梳理了歌圩的形成及其演变过程,挖掘和分析了歌圩流变中的功能调整与转化,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歌圩文化。研究发现,首先,对于壮族歌圩的变迁而言,壮族歌圩深嵌于壮族的地方经济社会结构中,歌圩的演变也是适应社会变迁的结果,歌圩在变迁中延续但又改变着传统。在歌圩的演变过程中,活动场所经由传统的乡间田野地头向现代多元文化交融的城镇、网络化空间迈进,表现为多层次存在;活动形式从传统的自发状态向有组织、规范的表演化演进;歌唱内容多元化,注重个体的情感表达或受相关活动主题的限制;歌唱主体泛化为确定性的活动组织者以及不确定的“候鸟式游客”,表现为主体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并存。其次,壮族歌圩演变过程中有很强的时代印记,社会功能也会随着社会变迁发生调整与转化。集体时期国家在场影响下,经过改造后的歌圩活动处于严密的控制之中,歌圩的社会功能不再局限于族群内部,与外部社会结构、制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偏向于政治整合与宣扬的功能;九十年代引入市场制度后促使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相伴的是壮族社会的落后面貌改变,壮族社会经济和民间文化结构也在变迁。歌圩快速转型的同时,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与原生动力的改变,传统歌圩以歌求偶的功能已经消逝,社会教化与地方性文化传承功能愈发式微,经济贸易与社会集体参与的节日性娱乐狂欢功能占据主导地位。歌圩在变迁转型的同时,人们对其变化表现褒贬不一,主要认为现代歌圩的发展丢失了原本意味,即真实性问题;歌圩表演与个性化表达之间的矛盾,即表述性问题;对歌圩工具性作用强调下的传统歌圩价值认同弱化,即认同问题。基于上述论述,最后针对歌圩变迁的现实困境问题,从文化传承主体、歌圩传统社会价值找回以及组织机制建设与整合三方面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与发展期许。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也一直居高不下,使得我国土地资源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土地整治工作的展开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用地布局,改变农田格局,增加耕地面积,对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借助一系列生物和工程措施,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进行整理,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治区域和周边的土壤、水源、空气、生物等,所以研究土地整治规划中可能存在的
近年来,盈余管理事件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由于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降低成本的难度大且见效时间长,很多亏损企业为了达到摘帽的目的,选择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实现盈利。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利用盈余管理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会对资本市场的稳定程度产生影响,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的资源无法合理匹配;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以
集市已成为乡村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的中心地带,它所呈现的是乡村和部分地区经济、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发展。从集市着手,研究现下中国乡村在面临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更快地适应和同步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民族地区的乡村,在发展进程中略显滞后,使其在现今发展背景下因时而制、因制而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对乡镇摆摊以田野调查,首先对下马关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生产生计、民族、人口分别叙述
第三方支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兴起。先是与大型的电子购物商务平台紧密合作,获取大量线上支付业务的客户,逐步开始以满减优惠等大力度的营销方法推行线下二维码支付。第三方支付服务以多种方式拓展到消费者生活各个领域,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强烈冲击。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其经营绩效的稳步发展能保障金融体系平稳顺畅运转,若其产生变化,则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产生联动作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而企业却一直被融资问题困扰着。资源配置的倾斜、融资效率的低下、企业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加大企业融资成本,阻碍良好的经济环境的形成。2016年9月,G20峰会提出了数字金融的概念和技术框架,数字金融以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为依托,以信息化和产品创新为发展途径,利用网络交易平台,更加高效、快捷的搜集信息,有效降低了信息和交易成本。其不仅可以消除金融排斥并服务经济主体,帮助企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中华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举止受到礼文化的影响。在时代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在享受快捷服务的同时出现了文化认同上的危机,失礼和无礼等现象频繁出现,这些现象提醒着我们要更加重视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龙山文化是我国文明社会产生的关键阶段,也是礼文化的起源时期,研究与分析在龙山文化时期礼文化的表现形式,从礼文化的起源时期开始认识礼文化和解读它的本质内涵。
近年来,面对我国消费迭代迅猛发展的综艺市场,文化类综艺节目犹如一股“清流”在荧屏中传播,创造了综艺节目的新景观,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宠儿”。尤其是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其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很大程度影响该文化节目的播出效果与收视状态。主持人的媒介形象具有强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电视观众价值引导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深入挖掘。董卿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其主持的节目深得观众青睐。尤其是《中
本文运用文化地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分析了印尼万隆市的风貌特色。本研究旨在了解万隆市认同要素的存在状况。结合万隆市的现状,分析了万隆市城市特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亦探讨了文化地理学的机会和潜力,以及其支持概念,以加强万隆市的特色,同时保持其可持续性。本研究范围为印尼万隆市。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归纳法和描述性定性研究法。文献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本研究所使用的
就中国女性发展而言,20世纪30年代是一段颇富“冲突”感的时期。一方面,经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和推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积极进步,一时之间中国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个体意识逐渐增强,相较于前辈,她们渴望与向往冲决封建父权规制的囹圄,不断追求个体人格独立以及身体的“解放”;但另一方面,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与深入,出于挽救民族危亡的“大义”,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开始,整个
2007年-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然而各金融机构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因此定量的刻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识别应当重点监管、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通过网络分析方法构建金融机构之间的连通性网络模型,从而对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要手段,也因此在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