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极大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依托网络平台生存的线上虚拟社会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趋明显,其中,网络文化的产物——网络语言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已经从网络平台渗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某个网络热词出现后,有可能衍生出同名电影、同名商标、同名刊物,这个词也可能成为日常口语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在中国和俄罗斯学术界都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语言学诸多领域中都取得了成果。其中,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网络词汇类型和结构、网络词汇的修辞特征、网络语言的应用等占比重较大。在网络语言对比研究方面,英汉网络语言对比成果较多,俄汉网络语言对比则多数集中在词汇构成和修辞研究中。因此,选择一个较新的理论对俄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能够为俄汉网络语言的研究和应用补充一些新的视角和观点,为后续相关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果。本文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对俄汉网络语言模因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对比分析。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主义,从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产生的理论,我们可以将文化领域内能够被复制和传播的信息都称为模因。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模因论产生的新理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模因是能够借助语言这一载体,携带模因宿主的主观意图,以重复或类推的方式反复不断传播的信息表征。俄汉网络语言模因在类型和成因上存在共性和差异。本文选取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俄汉网络语言模因为例,从语言模因表征的内容和形式对二者进行分类,主要分三种类型:形义复合模因、语形派生模因和语义派生模因;从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影响阐述二者的成因,在成因的具体表现中进行对比分析,并简述一些网络语言模因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