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生长和存活不仅仅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生物因素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生物因素也会成为影响植物生长与分布的主导因素。在山地森林中,树木生长不仅受地形的影响,也与邻株植物存在各种相互作用,而且具有个体大小依赖性。然而这些影响都具有物种特异性,即不同物种即使在同类地形或与同种植物相邻也会受到不同乃至相反的影响。此外,不同物种个体生长的自身大小依赖性也存在差异。本文利用中德合作项目“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BEF)”实验样地,以渐危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观测A、B样地存活的红楠幼树基径和树高,计算红楠种群的生物量以及存活率。分析海拔、坡向和坡度等地形、邻株植物丰富度及其功能群组成、红楠自身大小对红楠幼树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拔对两个样地红楠种群幼树的生长与死亡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红楠基径与树高增长量、生物量增长量以及存活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红楠幼树位于中海拔(150~250m)时比位于低海拔(100~150m)和高海拔(250~300m)具有更高的生长速率和存活率;(2)坡向对A样地两年之间红楠种群基径的增长量与存活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生物量增长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树高增长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B样地两年之间红楠种群基径、树高以及生物量的增长量和存活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阴坡的基径、树高、生物量的增长量和存活率均显著大于阳坡;(3)坡度对两个样地两年之间红楠种群的基径增长量、树高增长量、生物量增长量以及存活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4)不同邻株植物物种丰富度对两个样地红楠种群幼树的基径、树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量以及存活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随着物种丰富度水平的增加,A、B样地的存活率均有增加的趋势;(5)邻株植物功能类型对两个样地红楠种群幼树生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落叶阔叶型>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的混交型>常绿阔叶型>常绿针叶型,而对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功能类型水平的增加,存活率也在增加,即邻株植物功能类型为落叶阔叶型时,存活率最高;(6)红楠幼树个体的生长与自身大小呈密切相关的正相关幂函数Y=aXb关系,基径、树高以及生物量的生长速率都会随着其自身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构建树木生长模型,不仅要考虑地形(海拔、坡向和坡度)等环境因子差异,而且要充分考虑邻株植物的功能类群差异、邻株植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自身个体大小等因素,为准确预测特定物种的种群衰减变化,并进而为渐危和濒危树种的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