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视力不良患者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视力不良率的逐渐上升,一方面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视力不良患者本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视力不良会对学龄儿童的学业表现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青少年儿童视力不良会影响到健康人力资本,最终会间接影响我国人力资本的储备。那么,解决视力不良问题,首先需要发现这一问题,视力筛查是发现儿童视力问题最关键的第一步,儿童经过视力筛查,才能尽早发现视力不良问题,从而尽早进行矫正治疗。2018年8月30 日,教育部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强调了加强视力筛查和监测的重要性。在现实和政策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索学生视力筛查的有效方案。本文采用了我国西北农村地区两个省市共252所学校的14411名学生进行视力筛查的数据。首先,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的专业验光师对教师及志愿者进行视力筛查培训,随后教师和志愿者对学生进行视力筛查,最后专业验光师随机抽取教师筛查的754名学生和志愿者筛查的397名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质检筛查,以判断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筛查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这两种学生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旨在探索最具有成本效果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案,在对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给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从而通过改善学生视力健康的方式,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为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首先对我国西北农村地区学生视力筛丧及视力不良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之后利用灵敏度、特异度、正确值、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以及Kappa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等指标对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丧的筛查质量进行了评估分析;最后,本文利用成本效果分析对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成本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西北农村地区每年组织视力筛查的学校仅有1/3,也只有15.53%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过视力检查。样本地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学校以及家庭层面获得视力筛查的机会很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研究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视力筛查的准确性为81.6%,志愿者筛查为83.1%,两种视力筛查方案都具有较高的筛查质量,志愿者的筛查质量比教师高1.5%;在本文对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两种视力筛查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中,以参与筛查学生的单位成本测算的教师筛查与志愿者筛查的成本效果比(CER)分别是4.34、9.35,表明筛查一名学生的筛查准确性每提高1%时,教师筛查需要增加4.34元的费用,而志愿者筛查需要增加9.35元,与志愿者筛查相比,教师筛查是更具有成本效果的学生视力筛查方案。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建议:首先对青少年儿童应进行定期的视力筛查;其次在视力筛查人员选择方面,教师筛查是具有成本效果的,建议将视力筛查工作纳入教师的职责范围中,使得青少年儿童在最低的社会总成本下,享受到定期的视力筛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