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汉语界的学者开始突破传统“方法论”存在的忽视教学方法应用情境和学习者特征而机械应用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后方法”语言策略,并开展了一些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的研究与实践。而师生话语作为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教师话语,对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情况,更好指导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后方法”理论中的“最大化学习机会”策略与“师生话语”研究相结合,作为理论基础,重新定义师生话语中的学习机会,在真实课堂转录中选取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与学习机会相关的语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辅助分析学生对教师话语和汉语课堂的感知情况及评价,之后通过教师话语特征分析以及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对师生话语如何调整以达到学习机会最大化这一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情况,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设计,阐述了本文对于后方法时代和学习机会的理解。第二章介绍了“学习机会最大化”与“师生话语”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了已有的成果以及不足,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所选语料课程与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得出了师生话语中学习机会的详细定义,并举了典型的例子来解释说明这些学习机会。第四章首先阐述了将学习机会框架横向分析为创造、利用、忽视、滥用四维框架的原因,并统计了学习机会四维框架在教学中的分布情况;接着依据框架从转录文本中选择典型语料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总结师生话语在创造、利用和忽视、滥用框架中的话语特征,分析教师不当话语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于教师话语与汉语课堂的态度及期望,辅助教学建议的提出。第五章针对前章中的师生话语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从创造、利用学习机会方面,教师应该:1.重视展示性问题、积极提供学习支架、适当增设课堂环节;2.重视学生话语行为、注意教师话语规范性、降低话语难度。从减少滥用、忽视学习机会方面,教师应该:1.重视课堂内容的选择;2.充分备课、充分掌控课堂、注意话题延展等等。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定义了师生话语中的学习机会;2.构建了关于学习机会的横向四维分析框架以及教学策略。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