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以来,中国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老龄化有人口基数大、发展迅速、“未富先老”等特点。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我国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工作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本文从河北省农村养老满意度为切入点,在研究大量资料、参考论文相关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从分析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因素的角度,综合考虑老年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调查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通过决策树模型和关联规则挖掘,分析各个因素对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及其相互影响与联系,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河北省农村的养老模式,为缓解我们老龄社会压力,为广大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生活提供有意义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指导。从决策树模型可以看出,影响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各因素中,家庭因素中的居住状况对农村老年人满意度影响较大,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养老满意度较高;社区因素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水平对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影响不是很大,这与农村医疗发展水平偏低有关;国家因素中的低保制度对女老年人养老满意度影响很高,因为低保制度反映了当地的社会保障水平,而是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是仅次于低保制度实施状况的重要变量。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发现,所在地低保制度实施状况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有村集体补贴,则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较高;与子女同住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较高;文化水平较高,职业为非务农的老年人养老满意度较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适合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型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为了营造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环境,实现“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本文提出的建议为,充分带动老年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体制的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