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既然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育者应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更好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随着生物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备受关注和重视,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以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获得学业上的成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阐述了本研究内容的提出,目前关于学困生和生物学困生,生成性资源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研究现状,基于高中生物学困生学习需求的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分别对学困生和生物学困生,生成性资源和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内涵进行界定,解释有关概念。第三部分是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集结的思考,包括案例集结的理论支撑和案例集结的原则。第四部分是生物学困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对生物学困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内外因素分析,全面了解生物学困生的学习现状。第五部分是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的集结过程,包括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的生成途径、案例的集结程序、案例呈现及分析、案例分类与统整,集结20个典型案例,是全文最为核心的部分。第六部分是生物课堂生成性资源案例的评价与反思,包括对案例的学生反映、评价结果和反思。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造灵动的生物课堂,就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面对师生、生生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将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转化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复杂知识简单化,课本知识生活化,以满足学困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自信,获得成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